地方出台政策需看央企脸色 资源税改革阻力较大

07.01.2014  14:12
核心提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蓝皮书》课题组1月6日表示,西气东输、西电东输、西煤东送等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犹如抽水机,将西部优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蓝皮书》课题组1月6日表示,西气东输、西电东输、西煤东送等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犹如抽水机,将西部优势资源形成的税收源源不断地抽走,造成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家推进的资源税改革阻力较大,而地方出台的土政策还需要看央企脸色”。

  《西北蓝皮书》是由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轮流组织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发展的专家学者撰写的年度专题报告。从2012年起每年一部,由西北各省区轮流主编。《2014西北蓝皮书》是第三本西北蓝皮书,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编。

  西北地区占全国20%的土地,在很长历史时期内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目前,欠发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区情,西北地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西北地区人口9784万人,占全国7.2%;GDP占全国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7.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4.4%,进出口额占1.4%,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3.9%。

  全国经济速度降低,一度对西北能源需求减少,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全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西北地区传统重化工业增速明显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蓝皮书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涉及区域和民族政策较少,目前一个方向是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而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可能继续拉大地区差距。”

  资源是西部主要财富。西北地区以资源类产业和重化工业为主,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采掘业,以及化工、冶金、电力、食品、机械工业等。西北占全国原油生产量的31.2%,天然气的58.6%,发电量的10.5%,棉花的53.9%。

  蓝皮书称,1999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央企与地方政府合作掀起的重化工业浪潮,给西北地区带来快速发展。但我国税收制度没有坚持税收和税源一致性原则,现行的税制要求企业在注册地交税,而不是按照税源地交税,这导致西部地区的税源所形成的税收,被北京等总部基地所征收。

  “西气东输、西电东输、西煤东送等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犹如抽水机,将西部优势资源形成的税收源源不断地抽走,造成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蓝皮书举例说,中石油在庆阳市开采石油,80%的利润都被央企拿走了,国家分配不到20%,留给地方的大约只有2%。

  央企拿走了大部分利润,而把污染环境治理等甩给了地方。蓝皮书说,为了改善分配关系,地方政府一是向企业直接征收更多的税和费,二是要求央企将资源就地转化延长产业链。但央企往往把卖资源作为首选,深加工项目建设缓慢。

  “国家推进的资源税改革阻力较大,地方出台的土政策还需要看央企脸色。”蓝皮书说。

  但蓝皮书同时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首次制定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等五大机制,为解决资源型城市的民生、环境等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最近,陕西在与中石油的资源开采补偿费谈判中取胜,给改善央地关系带来契机。

  蓝皮书认为,我国西北地区长期以来作为资源输出地,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资源类产品价格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及修复效益

  “资源税改革、环保费改税,都可以为西北地区增加税收。

  ”蓝皮书建议,自然资源收益分配应该更多地向出产地倾斜。理顺地方—央企资源开发分配关系、实施第三代民族政策。

  蓝皮书指出,第三代民族政策的经济融合战略方面,应该强化国有企业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提高民族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水平。把提高少数民族青年的文化程度、适应能力和就业机会作为重点,给予沿边和内陆地区更多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