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庙会标王谈收入:因刮风少挣3万
提到庙会,除了大串的烤肉、各种民俗工艺品,标王摊位也是往年庙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而今年标王摊位似乎没那么火了。
《法制晚报》记者梳理了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历年标王摊位费,发现因天气原因,客流有所下降,今年标王的收入比往年要少。以地坛庙会为例,卖爆肚、肉串等的郭济伟以26万元的摊位费成为标王,但总体收入比去年少了3万元。
故事 客流少了标王少赚3万元
在地坛庙会的美食广场的中间地带,标号为“008”的摊位上挂着“爆肚”、“肉串”等牌子,来自重庆的郭济伟正站在摊位后收钱。他就是今年地坛庙会的标王。
谈起这几年在庙会摆摊的经历,郭济伟说,他自己14岁多就到北京打拼了,曾经在王府井开过店,现在在重庆开饭店,过年七天就带着家乡的工作人员到地坛庙会摆摊。
郭济伟说,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参加了几年的地坛庙会,“7年大摊、2年小摊,最开始的时候,摊位还没分这么细。”
郭济伟回忆,最开始一个摊位只有几千元,但这几年却疯涨起来,“像大家原来竞争的都是1号摊位,我记得原来是5万元,但4年后涨到17万元。”今年公园采取的是限价招标的方式,郭济伟最终以26万元的价格拿下了8号摊位,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是29万元。
提到收入,郭济伟说,总是能赚到钱,但明显感觉生意没有去年好,主要是客流不如去年多。“就怕刮风,一刮风就没啥人,今年初三初四刮了两天的风,总体可能会比去年少赚3万元。”他说,一天的流水大概在6万到8万元左右,除去摊位费、人工费、原料费等,自己能净赚10万元左右。
“前4天,能把摊位费和各种费用赚出来;第5天和第6天,挣的是人员工资和各种原料成本;最后一天的钱才是自己的。”郭济伟说道,虽然今年不如去年挣得多,但相比刚开始那几年,还是多出了许多。
“最开始参加庙会的时候,自己一天的流水只有几千元,那时候摊位费也便宜,只有几千元。我那时候卖米线,一碗才5元钱,算下来,一年能赚个万儿八千的。”郭济伟说。
根据郭济伟的说法,记者算了一笔账。
收入
肉串
单价:10元/串,日均销量4000串,日均收入4万元
爆肚
单价:20元/碗,日均销量1000碗,日均收入2万元
臭豆腐、榴莲糕、炸冰淇淋
日均收入1.5万元
日均收入:7.5万元7天总收入:7.5万元×7天=52.5万元
支出
摊位费及各项费用:29万元人工开支:600元/天×6人×7天=2.52万元原料成本:10万元
盈利
52.5万元-29万元-2.52万元-10万元=10.98万元
数据限价招标标王不如往年火爆
除了吃喝玩乐,标王也是历年庙会的一大看点,而年年看涨的高额摊位费也引来质疑。
法晚记者整理了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历年的标王摊位费等数据,发现2010年的标王摊位费最高。
2010年,龙潭庙会的标王摊位费比2005年翻了10倍多,地坛庙会的标王摊位费比2006年翻了近3倍。
从2011年起,地坛和龙潭庙会采用限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商,商户采取竞标方式确定摊位。每个摊位设定最高限价,当竞标金额达到最高限价时,所有竞标人摇号决定。
记者发现,标王的收入并没有随着摊位费上涨而一路走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庙会所设饮食摊位总体减少,商家竞标所得摊位数量也减少,一人有多家摊位的情况看不到了。
分析生意火不火要看庙会是否吸引人
营销专家表示,庙会巨大的客流有着无限商机,即使主办方不再提标王,甚至用限价招标的方式来阻止标王,也会有商家砸重金去竞争黄金铺位。但标王的生意是否红火,还是要看庙会的活动是否吸引人。
“近两年庙会主办方有意地淡化标王的色彩,并且增加了民俗活动专区等,这实际上正是庙会在想办法增加其文化价值,并以此来吸引人。”营销专家表示,“庙会办好了,这些标王才能盈利。”
民俗专家高巍也表示,庙会是文化产物,文化才是庙会的核心,商业性只是附加价值,两者虽缺一不可,但是商业性不能凌驾于文化之上。
“庙会是人们寻找年味儿和回忆的地方,而不该仅仅是企业赚钱的场所。”高巍说,“庙会的形式比较单一,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是千篇一律,就像很多人说的,都是卖肉串的。诸如一些北京的老小吃、老字号也应该在庙会上出现,让不同年龄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而不是说到哪里都是那几样吃的。”
文/记者平影影易朵
龙潭庙会历年标王及摊位费
注:2005年至2009年,龙潭庙会标王均由经营肉串的马喜军拍得,2010年由经营肉串的谷胜利拍得,2011年至2014年未公布。2007年至2009年,马喜军的盈利除了标王摊位的收入,还包括其他7个摊位的收入。
地坛庙会历年标王及摊位费
注:2006年至2010年,地坛庙会标王均由谷胜利拍得,2011年至2013年未公布,今年为经营爆肚、肉串等的郭济伟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