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考察识别干部 接“地气”增“底气”
新华网四川频道10月17日电(本网记者 萧永航)广元市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机遇、生动实践,坚持从征求群众意见上看口碑,从查摆剖析问题上看觉悟,从批评和自我批评上看胸襟,从整改落实上看担当,为科学评价班子、准确识别干部接通了地气、增强了底气。
延伸考察——强化日常了解
8月17日,市委群教活动第6督导组来到了旺苍县化龙乡油树村,村支部书记吴步政奇怪的是,除了村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外,市委督导组还对市上对口帮扶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帮扶工作很感兴趣,尤其是对该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的帮扶户,一一见面了解情况,没在家的还打了电话。
“像这样的走访,12个督导组都在开展,走访了127个帮扶村,与858名帮扶群众见了面,与376名困难群众通了电话,部分还延伸到领导干部所在社区、所住小区,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干部日常作风情况。”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冯磊说。
为把干部考察功夫下在平时,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广元市就把干部考察工作与群教活动同安排、同部署。市委组织部及时下发了《在群教活动中加强班子和干部考察识别工作的通知》,赋予市委督导组考察班子、干部的职责,抽派24名组工干部充实到12个市委督导组。建立“定期沟通”制度,组织部门与督导组每2个月召开一次情况通气会,重点了解班子队伍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掌握表现突出的和履职不力的干部,听取对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过去,有的单位1年才去1、2次,对干部的了解简单凭印象。现在,隔三岔五就要去单位转一圈,与干部群众聊一聊,直接、直观,走完了干部考察‘最后一公里’,真正接了地气。”参与督导的组工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受。
重点纪实——察实关键环节
7个县区,93个市级单位,共903名县级领导干部,面宽量大,如何才能真正考准班子、察实干部?
干部关键时刻表现来源于日常工作的情感积累,形成于长年累月的行为习惯,对群教活动的关键环节干部表现实行重点纪实的制度应运而生。市委督导组以听取群众意见、相互谈心谈话、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大工作完成情况等为切入点,纪实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待名利的态度、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近距离了解掌握干部的见识见解、品质情怀、境界格局和能力水平。
县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纪实的重中之重。面对近1千份对照检查材料、1万多条批评意见、121份问题清单,督导组一一审核把关、记录在案,透过干部的自我剖析、对照检查,对干部逐一“画像”。在此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全面建立完善了领导班子台账和干部个人档案。
“一个班子一本帐、干部人人建档案。”为考准察实班子干部,广元市委组织部派出了一半的工作力量,直接深入单位、深入群众考核班子、了解干部,共建立班子台账121个、干部个人档案903个。一改过去由干部科室几个同志单打独斗的状况,实现了干部工作的精耕细作。
综合研判——突出结果运用
“公司恢复生产了,带动了周边万亩核桃产业发展,5个乡镇2万多农民有了‘摇钱树’!”广元市天湟山核桃食品公司总经理王少勇握着张耀武的手,激动地说。
张耀武原本是农行广元分行信贷部经理,现在他的身份是广元利州区区长助理。在他的协调下,天湟公司从农行贷款3600万元,濒临停产的企业恢复了生机。全市像他这样从金融部门到县区(开发区)挂职帮助工作的还有10人,仅半年时间就帮助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累计融资超过20亿元。
如果说,跟踪考察、重点纪实只是了解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原始信息来源,那么,开展分析研判、强化结果运用,则是对原始信息的“深加工”,促其“价值提升”。选派金融干部到县区挂职,就是广元市委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综合分析县区班子整体功能,破解融资瓶颈的成功举措。这些挂职干部表现优秀的,经“双向选择”还可交流到地方任职。
除此之外,把研判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的前置依据,也是结果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委在审定2013年度考核结果时,4个班子、12名干部被降低等次,2个班子、5名干部被提升等次;10名表现不佳的单位“一把手”被约谈。
因研判结果改进的,还有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针对普遍反映“干部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市委及时研究出台《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600名年轻干部参训的递进培养计划首期培训,155名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县级、科级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