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震副部长在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于康震副部长在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部网站
(2014年9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以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防控形势,研究部署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动物疫病防控,农业部党组始终高度重视。今年以来,韩部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为认真贯彻部党组和韩部长的重要指示,切实抓好今年的秋防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防控形势
今年以来,在部党组正确领导下,农业部和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紧紧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防控目标,狠抓动物防疫责任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前8个月,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总的看,全国动物疫情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据统计,1~8月,全国仅零星发生4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起A型口蹄疫和1起O型口蹄疫疫情。去年在西南、西北地区多个省份发生的A型口蹄疫得到了有效遏制,西藏等省区的工作可圈可点。全国没有发生亚洲I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对每起新发疫情,我们都能及时发现,果断处置,迅速控制,有效防止扩散蔓延。实践证明,前一阶段的防控工作,各地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小反刍兽疫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国外疫情,又恰逢一个特定的时节,正值元旦春节前后羊肉消费高峰期,活羊调运频繁,新传入的小反刍兽疫疫情快速蔓延,迅速波及多个省份。疫情发生后,农业部迅速部署防控工作,狠抓关键环节、重点地区,有序推进防控工作,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新疆等地严格落实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各项扑疫措施,坚决拔除疫点,在短时间内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保障了养羊业稳定发展和羊肉有效供给,市场供应和社会稳定未受明显影响。
三是H7N9流感剔除行动进展顺利。去年以来,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给我国家禽业造成重创,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千亿元。今年,农业部和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进一步加大了防控力度,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疫病的科学防控”,一手抓“家禽业的稳定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地做好各项应对工作。6月份,部里及时出台了《全国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协调落实监测经费,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有序推动源头净化。截至8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份和新疆兵团出台了本省的实施方案,部分省份的方案含金量还很高。如广西以畜牧兽医、财政、卫生计生、林业等4部门联合发文,内容实、力度大。目前,各地养禽业已企稳回升,肉鸡的存栏量和出栏量均比去年有小幅增加,白条鸡价格略有上涨,鸡蛋价格明显上涨,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
四是灾后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今年以来,各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不小挑战。进入炎夏,全国多地连降暴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重创海南、广东、广西、湖南等多个省区;8月初,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当地畜牧业遭受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农业部和有关省份畜牧兽医部门及时部署,迅速行动,积极开展灾后动物防疫工作。灾区畜牧兽医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不怕苦、不怕累,在短时间内完成因灾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紧急免疫等工作,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截至目前,灾区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五是延伸绩效管理有序推进。在系统总结过去两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部继续推进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在广泛征求各省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增加指标区分度,突出指标的导向作用,不断改进和推动我们的工作。6月份,部里结合春防检查,对上半年各地的延伸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现场核实。从核实和各地自查的情况看,各地确实下功夫抓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家对照指标逐项落实,大胆创新,牢牢守住“两个努力确保”这一底线,有力推动了各项防控工作开展。希望大家结合秋防工作,将延伸绩效管理作为自我诊断、自我整改、自我提高的工具,要专项督查,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再创佳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的挑战,下半年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甚至是更加复杂。
从国内疫情形势看,疫情隐患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一是病原增多,形势复杂。今年以来,我国发生了3起H5N1禽流感疫情,最近黑龙江又发生1起H5N6禽流感疫情。虽然之前国家参考实验室曾监测到H5N6阳性禽,四川也发生过1起人感染病例,但引发家禽疫情在我国尚属首次。对于口蹄疫病毒,国内仍然存在A型东南亚97-G1、G2毒株,O型缅甸98毒株和泛亚毒株,病原污染面较大。二是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出现反弹。个别地区布病感染率居高不下,部分省份感染畜群呈扩大趋势,流行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数量不在少数。个别地区牛羊包虫病感染率仍然较高,在一些地区依然威胁着人的健康。三是传统流通方式引发疫情的风险依然不可低估。动物移动仍是疫情传播蔓延的最主要途径。去年底新传入我国的小反刍兽疫疫情,绝大多数疫情与交易集散地多、活羊调运频繁等因素直接相关。
从全球看,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周边国家疫情威胁加大。禽流感,今年以来,全球有1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H5N1禽流感疫情或检出病毒,其中我周边国家就有7个,且新亚型、新毒株不断出现。利比亚首次发生H5N1疫情。老挝、越南发生H5N6禽流感疫情并扩散蔓延。韩国、日本首次暴发H5N8疫情。口蹄疫,今年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或检出病毒,主要在亚非地区发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暴发流行。韩国发生O型口蹄疫,丧失了OIE“免疫无口蹄疫国”地位。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时隔15年再次发生口蹄疫疫情。小反刍兽疫,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疫情常年呈地方性流行。猪流行性腹泻,在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发生的疫情都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要采取措施防止在我国扩散蔓延。非洲猪瘟,近年来,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继续散发,立陶宛、乌克兰、波兰、拉脱维亚等邻国相继发生疫情。俄罗斯最近的疫点与我边境线仅相距2000公里,疫情传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加大。加之,我国边境线长,边民过境频繁,非洲猪瘟疫情极易通过边境互市、引种、混牧、野生动物迁徙和媒介昆虫等途径传入我国,防堵难度大。
综合分析国内外疫情形势,结合各地防控工作进展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向好。随着秋季集中免疫全面开展,全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重大动物疫情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但局部地区疫情散发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对今年秋冬季防控工作,各地务必高度重视,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既要认真抓好当前秋防工作,又要致力于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和措施做得更扎实一些,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力度不减弱、工作不松懈,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二、扎实开展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这里要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着力抓好基础免疫。今年秋季集中免疫工作,9月10日全面启动,力争10月底完成,11月中旬开展免疫效果评价。今年的秋季集中免疫,主要还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这4个病。此外,小反刍兽疫免疫省份还要做好新补栏羊的补免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继续推行规模场常年程序化免疫,对散养畜禽,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切实做到“应免尽免”,构筑有效免疫屏障。同时,要加强疫苗质量监管,组织好疫苗的生产供应,保障秋防工作顺利进行。
二要着力做好监测预警。按照今年的国家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各地要围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优先防治病种开展监测,抓好马传贫、马鼻疽消灭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好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各省、地、县三级兽医实验室的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实验室的诊断能力。要充分发挥基层防疫人员、村级防疫员、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大疫情报告力度。严格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及时消除隐患。不断完善全国动物防疫信息系统,全面提升防疫信息化水平。要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掌握病原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几年,农业部一直在推动加强基层机构和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激活基层兽医实验室”,增强实验室监测能力,提高基层防疫水平。与军队建设目标一样,就是要确保“能打仗、打胜仗”。今年农业部还安排了基层防疫人员大比武,通过开展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疫情报送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迟报、瞒报问题。个别省份依然存在发生疫情或监测阳性不报、信息上报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发生的小反刍兽疫疫情,多数地方能及时准确地向部里报送有关信息,为兽医局及时掌握疫情发展态势提供了保证,也为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但也有少数地方迟报甚至瞒报疫情,害人害己,对此一定要严肃查处。从明年起,要结合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强化对疫情报告失职渎职、甚至瞒报和阻碍他人报告疫情等违法行为的追究。这里,我要再次强调,动物防疫工作“不以疫情论英雄”,必须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考评体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放下包袱,打消顾虑,也要向政府领导同志讲明白。动物疫情的发生有其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生疫情不可怕,重要的是疫情发生后,能不能如实报告、及时确诊、迅速处置,能不能扑灭在最小的范围内,能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要着力强化兽医卫生监督执法。下一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活畜禽跨省调运监管制度。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创新监管模式。建立专家评估队伍,健全完善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探索基于风险评估的畜产品流通模式,强化活动物调运监管,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要继续强化证章标识管理,规范相关工作行为。加强畜禽证章标识的订购、发放和使用流程管理,及时查漏补缺,消除各环节隐患。要加强兽医卫生监管信息化管理,加快检疫电子化出证进度,不断完善出证系统。要进一步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各地要以“提素质强能力”行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严格执行农业部“六条禁令”,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
四要着力加强边境地区防控。近几年国内发生的A型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情,多与境外疫情密切相关。各边境省份要继续坚持“内防外堵”,进一步细化、实化边境防控措施,构建边境地区“防堵带”。加强对边境地区和重点地带的巡查,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态,科学研判传入风险。要不断创新管理制度机制,探索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积极支持鼓励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建设“大东北地区免疫无疫区”,加快推进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要加强联防联控,联合质检、林业、海关、边防等部门,共同做好境外疫情防范工作,这一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越发重要。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中蒙俄、中越、中老等双边兽医合作机制,共同推进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降低境外疫情传入风险。
这里我要重点强调非洲猪瘟的防范。我现在最担心的外来病就是非洲猪瘟。前面已提到我国边境线长,防堵难度大,在全国9个边境省份中,非洲猪瘟经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3个省区传入的风险最高。其中,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防控难度最大。加之,非法进口或进境旅客携带的风险物质,如污染的猪肉或猪肉制品,都存在传入的风险。据海关、质检、边防等有关部门通报,走私或非法进口猪及其产品的现象一直存在。同时,进境国际交通工具消毒不严,交通工具上的泔水等处理不当,也存在疫情传入隐患。
从前一阶段应对小反刍兽疫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比较薄弱,对外来病防控能力不足。相对于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与古典猪瘟十分相似,基层兽医人员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的难度更大;非洲猪瘟的传播性更强,且目前无有效的特异性防控手段。在我国传统养殖和流通模式下,一旦传入,疫情很难控制,将对我国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大防范工作力度,努力降低传入风险。一是完善非洲猪瘟监测计划,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强化风险管理措施。二是加快推动出台国家应急预案、监控计划和技术规范,科学指导各地开展防控工作。三是加强防控技术研发和储备,重点加强病毒生物学特性、疫苗和风险评估技术攻关。四是切实做好边境省份和种猪资源引进省份的监测。同时,强化国际交通工具上的泔水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五是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兽医人员准确识别、快速诊断和规范处置的能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防疫意识。
五要统筹做好人畜共患病和常见病防控。为落实中长期规划,今年我们在部门预算中进一步加大了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投入力度,明确了工作要求。对布病,要在加大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做好种牛监测。安排部属有关事业单位对所有种公牛开展病原学监测,力争摸清种牛布病感染的底数,从源头开展净化。对马鼻疽和马传贫,这两个病具有较好的基础,消灭条件基本成熟。目前全国只剩下内蒙古、云南、新疆和新疆兵团的马传贫未达到消灭标准,相关省份要加大力度,加快推进达标验收工作。已经达标的省份,要继续做好监测工作,巩固防控成效,同时注意收集整理工作资料,为无疫评估做好准备。对包虫病,明年是防控包虫病行动计划的达标验收之年,7个疫区省份和新疆兵团,要重点抓好家畜包虫病监测和犬的驱虫工作,为达标验收工作做好准备。对血吸虫病,各疫区省要加快实施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加大家畜查治力度,加快推进“十二五”达标验收工作。对狂犬病,要进一步加强犬只免疫,提高免疫密度。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犬的管理。同时,还要统筹做好生猪腹泻等常见多发病的防控。去年6月份以来,猪流行性腹泻在美国闹得沸沸扬扬,一年毁掉美国十分之一的生猪,部分欧盟国家、韩国和日本也有发生,行业损失惨重。各地要及早部署,要按照部里下发的有关防控指导意见要求,强化综合防疫管理,结合实际开展免疫工作,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增强养殖户的自主防疫意识,努力减少疫病损失。
六要着力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各地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不断完善预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要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和带班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带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出现疫情,要按照疫情报告要早、疫情响应要快、疫情处置要严、疫情影响要小,即“早、快、严、小”的要求,迅速启动预案,力争在最短时间彻底拔除疫点,切实防止扩散蔓延。
关于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绷紧生物安全这根弦,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地要巩固和深化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成果,规范实验室管理;进一步严格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宣传培训,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切实督促整改,确保辖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
在这里我还要单独强调两件事情。
关于小反刍兽疫防控。目前疫情已得到稳定控制,今年秋冬季出现疫情大范围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部分地区仍存在易感羊群、病毒从境外再次传入风险依然存在、野生动物可能长期带毒等因素,加之部分地区防控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防控效果难以保证,国内个别地区零星散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秋冬季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免疫工作要在秋防期间抓紧查漏补缺,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同时做好疫苗储备。二是按照我部要求,加强活羊调运监管,坚决避免隔山开证、不检疫就开证、无证调运等违法现象。最近发生的几起个案就是无证调运,要严肃追究责任。已制定活羊调运监管实施方案的省份要抓好落实,尚未出台实施方案的省份要加快工作进度。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消灭计划,力争尽快实现全国彻底根除的目标。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和宣传培训,加快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和储备,帮助养殖者不断增强防疫意识。
关于H7N9流感防控。上周,兽医局组织专家就H7N9防控形势进行了专题研讨。截至8月底,今年累计监测H7N9病原学样品20.4万份,检出阳性样品44份;血清学样品41万份,检出H7亚型阳性样品216份。从监测结果看,目前从家禽和环境中分离到的H7N9病毒对家禽仍无致病力,但存在变异成高致病力病毒的可能性;活禽市场仍是病毒感染人和家禽的主要风险来源;防范养殖场病毒污染依然是当前的防控重点。应该说,通过实施H7N9剔除计划,各地在H7N9监测净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今冬明春H7N9防控任务依然较重,各项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各地要按照国家监测计划和剔除计划要求,强化监测预警,摸清病毒污染底数,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参考实验室要继续密切跟踪病毒变异及流行状况,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各专业实验室要做好重点地区市场链调查,加强家禽-野禽界面的监测预警。二是继续做好H7N9防控技术研发,强化技术支撑和储备。三是统筹做好H5、H7、H9等亚型禽流感防控工作。及时对相关监测和研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分类指导,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三、其他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
第一,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2013年9月,我部启动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一年来,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收集处理模式,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切实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至今再未发生大规模乱抛病死畜禽现象,对零星抛扔的病死畜禽也能做到及时有效处理。下一步,各地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部门监管,打击违法行为。切实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非法处置病死畜禽、加工制售病死畜禽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产经营者处理病死畜禽的自觉性,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二是加强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坚持“疏堵结合”,积极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建设。加快建成覆盖从养殖到屠宰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试点地区,要切实抓好试点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加快工作进度,完善配套政策,尽快建立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三是加快推动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我部正在积极协调,争取尽快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明确各部门、各环节责任,对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建设和相关支持保障措施等提出要求。我部也将适时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希望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切实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扩大养殖保险覆盖区域,提高参保率。鼓励各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畜牧业养殖状况,探索建立其他主要畜禽品种的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快推动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有力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第二,畜禽屠宰管理。昨天下午,韩长赋部长主持召开农业部常务会议,听取生猪屠宰行业管理工作专题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韩部长强调,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生猪屠宰监管职责调整的部署,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尽快理顺职能、提升能力、加强监管。韩部长指出,当前,生猪屠宰监管职责仍处于调整过渡阶段,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异常繁重。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重点,点面结合,统筹推进,重点做好几项工作:一是抓督导落实,确保不出问题;二是抓法规修订,坚持依法行政;三是抓规划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抓机构队伍,强化能力建设;五是抓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当前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进展仍不平衡,部分省市职责交接进展缓慢,有的虽已交接,但机构编制并未真正落实,一些地方出现商务部门没人管、畜牧兽医部门无法管的尴尬局面,私屠滥宰、屠宰加工病死畜禽、注水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屠宰质量安全监管漏洞和责任盲区依然存在,屠宰行业管理和屠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亟待加强。就下一步工作,我再强调几点:一是加快推进屠宰监管职责调整。目前,农业部、商务部屠宰监管职责移交工作已全部结束。地方层面,据初步统计,全国有19个省完成屠宰监管职责调整,省级职责划转完成率约59%,地市级划转率约27%,县级划转率约18%。各省要继续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强化协调配合,推动省、市、县三级监管职责尽快调整到位,在抓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理顺职能,落实编制,切实增强畜禽屠宰监管能力。二是深入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最近媒体报道的江苏、广东注水肉事件给我们敲醒了警钟,屠宰行业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为维护屠宰行业正常发展秩序,净化肉品市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各地要继续按照《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围绕私屠滥宰高发时段和重点区域,深入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收购屠宰病死畜禽、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三是切实做好屠宰质量安全监管。各地要按照我部要求,巩固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成果,坚决关停不合格屠宰企业,全面掌握辖区内屠宰企业基本情况,逐步实现屠宰企业风险分级、分类指导、动态监管。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基层执法力量、条件保障和规范化建设,确保生猪屠宰监管不留空档,有序衔接。未完成职责移交地区的生猪屠宰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严格落实屠宰监管各项措施,有效保障上市肉品质量安全。对上述工作的落实情况,我部将联合多个部门组织开展督促检查。
同志们,做好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关系到全年任务的完成,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农业部的统一安排,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为维护养殖业安全、动物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