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之乡”永定: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今年春节黄金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前往参观游览,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客流呈现“井喷”。据统计,春节黄金周期间,永定县旅游接待人数达26.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7%;实现旅游总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土楼景区接待游客2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6.7%,景区接待游客均占核定最佳日接待量100%以上。
据悉,2013年永定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33万人,比增7.2%,实现旅游总收入31.8亿元、比增11.6%。
永定客家土楼旅游持续“井喷”,主要得益于该县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意识,始终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土楼旅游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用心擦亮土楼这块“金招牌”,不断做大做强土楼文章,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带来了可喜成果。
守护篇:齐心护“宝” 亮点频现
永定地处福建西南部,是纯客家县,著名“土楼之乡”,境内有土楼23000多座。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守护好土楼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中科学开发利用,成为永定土楼人庄严的承诺和神圣的使命。
建章立制,规范土楼保护。近年来,永定县依据《文物保护法》、《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了《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规定》等四个规范性文件。广泛宣传保护客家土楼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我为土楼保护管理献计策”等主题活动,编写客家土楼乡土教材,进学校,进课堂。土楼保护从娃娃抓起。楼里楼外,齐心护“宝”。
重在落实,精心呵护土楼。永定在福建省率先设立县级文物局,并设立福建土楼博物馆。文物普查成果丰硕,居全省第一,获得全国突出贡献集体奖。该县先后投入近2亿元,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三群二楼”土楼的维修保护、环境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实行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监测机制,构建县、乡、村、楼四级土楼保护管理网络,土楼保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乡、到村、到楼、到人;强化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通往土楼景区公路沿线和景区第一重山、景区范围内的造林绿化和林相改造,创建与景区相协调的、优美的特色生态、农田、水利景观。
注重统筹,合力保护土楼。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土楼世界遗产这一珍贵的旅游资源,该县协调处理好土楼旅游公司与景区乡镇、村及村民关系,明确各相关利益人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各方参与支持土楼旅游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此外,永定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让部分从事商业活动的土楼居民恢复原来的生产生活,参与走古事、打新婚、迎春牛、作大福等民俗表演活动,让游客体验古朴的客家风情。
传承篇:文化舞动 异彩纷呈
客家文化是客家土楼的灵魂。
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永定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厚重文化为支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看福建土楼,到客家永定”的品牌。文化舞动土楼异彩纷呈。
近年来,永定县先后推出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歌剧《土楼》。三部客家戏先后登上国家大剧院并在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巡演,在海内外兴起“土楼旋风”。“文化土楼”成为土楼之外的别样风景。
犹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持续聚焦永定客家土楼,在海内外兴起一股“土楼热”。
2013年底,《2013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作为演出嘉宾,表演的客家风情歌舞《土楼神韵》之“天下客家”,向人们艺术地演绎了客家先民开基创业的如歌岁月,展示了永定客家土楼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淳朴的民俗风情。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热播的公益广告《筷子篇》,就取景福建永定土楼——振成楼,再一次让全球公众的目光聚焦永定土楼。
央视国际频道大型旅游栏目《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拍摄组走进永定客家土楼,全面展示永定民俗风情和客家土楼文化,并于大年三十播出剧组全体人员在土楼前向全国人民拜年的画面,为春节黄金周期间“引爆”游客到永定土楼增添了一抹亮色。
永定县还借助土楼,协助拍摄《远山的土楼》、《寻路》、《唐山到南洋》、《我的中国心》、《一步之遥》、CCTV-4百集大型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等影视作品。先后举办“安安圆梦·爱满福建”公益活动、“土楼春秋”诗歌朗诵会、海峡客家妇女山歌大赛、2013喜力Star Final星级观赛之旅、百万自驾“家年华”、海峡客家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在腾讯QQ登录框中,成功植入画卷中国永定土楼页面,让世人领略了美丽的客家土楼。此外,永定县还加大创意文化开发力度,通过书籍、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段表现出来,成功与厦门时代华亿动漫有限公司就开发《土楼探险》手机游戏、出版发行《土楼探险之牛牛和妞妞》系列图书、投资开发土楼探险主题公园等文化产业项目达成合作投资意向。
今年春节期间,在土楼景区,该县推出“醉卧土楼·年味客家”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使游客在体味客家年味和感受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的同时,更体会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倍受游客青睐。
旅游与文化实现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福建土楼·客家永定”的品牌影响。永定县荣获“中国旅游百强县”、“福建省优秀旅游县”,福建土楼永定景区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景区。
运用篇:全域旅游 富民强县
抢抓机遇,加快崛起。
围绕经济转型,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目际,永定县着力在空间重构、产业转型、社会提升上下工夫,坚定不移地以转型促发展,以转型激活力,以转型惠民生,提出要把永定建设成为“美丽、开放、幸福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全国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示范县和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增长极。”旅游产业在永定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为此, 该县充分发挥独具特色的客家土楼、客家文化和生态宜居优势,积极融入环海峡旅游圈,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抓要素增效益,实施旅游经济升级计划。力争201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
依据县域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该县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廊”大旅游发展格局。“一核”就是以县城为核心的旅游总集散中心;“两翼”就是以东翼土楼文化传承主题游和西翼休闲养生体验游为“两翼”;“三廊”就是南部“养生福地·生态新城”旅游黄金走廊、东部“文化传承·原乡寻踪”世界遗产走廊和北部“科技引领·魅力新区”工业旅游走廊“三大走廊”。同时,根据文化旅游“点、线、面”的特点,围绕构建“一核两翼三廊”大旅游发展格局,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标准,重点规划建设“福建土楼永定客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安排布局旅游文化产业项目。目前“东部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走廊园区”、“西部文化旅游新城黄金走廊园区”、“北部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走廊园区”等三个子园区已逐步形成,旅游“吃、住、行、游、购、娱、文化、养生、居住”旅游“6+3”要素不断完善。
一座土楼托起一方经济。一业兴百业旺。以旅游为主的关联产业应运而生,蓬勃兴起。目前“福建土楼永定客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已有文化旅游企业34家,在建或规划建设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20多个,总投资接近200亿元,其中2014年度计划投资18.5亿元。投资8亿元的永定天子温泉旅游度假区一期项目已试营业,投资2.1亿元的福建土楼风情街已开街,投资32亿元的客家古镇、投资10.5亿元的博览园、投资8亿元的《梦幻土楼》演艺项目等众多项目都已开工建设,总投资55亿元、总面积约2600亩的福建土楼(永定)国际影视城已于去年底成功签约。
来到永定,只见投入5亿元建成总长65公里的4条环土楼景区旅游公路,使4个土楼景区连成一体;2条国道和2条高速公路把“福建土楼永定客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的三个子园区串连起来。天子温泉度假区、客都温泉度假村和客家土楼王子大酒店等高端酒店投入运营后,全县有住宿单位440家、床位突破1万个,旅游接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以“侨乡文化”为主的下洋中川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以“红色文化”为特点的金砂红色旧址群通过国家3A级景区初评。一个以“土楼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为主的大景区正在形成。
“现在的土楼,是名副其实的‘富民楼’。”做了近5年讲解员的江云招说。她来自“土楼王”承启楼所在的高头乡高北村。“我们这里有近200名讲解员,90%都是当地村民。”旅游公司总经理助理游海波说,土楼公司优先招聘当地村民。过去,土楼景区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很多人又回来了。从事旅游配套服务增收致富,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洪坑村原来外出打工有1000多人,现90%返乡就业。据县旅游局统计,全县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拉动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约450元,而土楼景区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3000多元。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该县县域经济由资源依附型向非资源型转变。据了解,去年,该县资源型产业比重由原来的80%下降至目前的56.3%。旅游业正成为该县富民强县新的支柱产业。(卢基莹 刘永良 温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