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两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资助
日前,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知,我校2015年申报的两项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项目获资助,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资助。
其中,通信学院饶云江教授研究团队(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世界最大的陆地油气勘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联合申请的“基于新型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的地震检波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经费770万元。
该项目为满足国家深地探测、油气勘探的重大需求,拟开展新型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的创新研究,为取代传统地震检波器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分布式光纤地震波信号空域大范围均衡的理论模型,实现基于高阶随机激光放大与分区光放大的高密度、大容量光纤地震波实时传感;构建基于多波长并行探测、光信号矢量解调、强散射传感光纤、空间组合探测的光纤地震波信噪比增强技术体系;研制出以高均衡度、高密度、高信噪比为特征的新型FODAS地震检波仪,并开展深地探测和石油勘探的现场试验。该仪器不仅可为揭示地壳精细结构、预测自然灾害等提供最先进的科研仪器,而且可为复杂油气资源的高效率、低成本勘探提供革命性的技术手段,并可望突破我国高端地震检波仪完全依赖进口的瓶颈。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自动化学院田贵云教授研究团队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联合申请的“钢轨接触疲劳及裂纹多物理高速巡检监测技术攻关和仪器研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经费834余万元。
理解缺陷的微观到宏观演化机理是现有铁路无损在役巡检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面临的科学和技术难题。该项目针对复杂形面、多类型缺陷(锈蚀,表面/内部裂纹,应力应变,形变)共存的铁轨进行高速在线监测与评估,凝练突破新测量方法,研究多物理信息融合和处理决策关键理论、技术;研制多物理电磁热融合高速巡检仪器和基于声阵列的结构健康监测设备。研究成果可解决滚动接触疲劳与多类型缺陷损伤巡检监测、钢轨缺陷演化机理、剩余寿命评估等问题,适应基于服役状态的系统维护与寿命评估的应用难点需求,实现钢轨的在役无损检测与评估和结构健康监测的集成检测与监控。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根据国家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以科学目标为导向,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而设立的。该专项于2011年启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旨在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