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9年负债10亿 国企改革窗口期中川国际欲觅重组方

04.06.2014  10:53

退市9年负债10亿

退市近9年,中国四川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川国际)超过1.5万名股东似乎看到了公司“翻身”的迹象——大股东四川省国资公司在今年2月和5月两次通过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征集中川国际重组方。

不过,截至5月30日第二次公告期满,重组方尚未露面。分析人士认为,中川国际要“翻身”,不能仅凭一个“”。负债10亿难寻重组方

四川省国资公司的公告称,希望征得重组方对中川国际进行重组,促成中川国际现有的债务得到清偿,现有的债权按一定比例得到实现,达到有关重新上市的规定。重组方将成为中川国际的第一大股东。

进展情况如何,我们并不清楚,有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公告。”中川国际董秘陈璞6月3日告诉记者。

记者从其他方面获悉,目前想入主中川国际的意向重组方寥寥。这是中川国际的实际状况决定的。

中川国际于1994年成功上市,是上交所最早的几十家上市公司之一。上市不到两年,其承建的乌干达欧文电站被业主终止而导致巨额损失,中川国际1998年不得不寻求对外重组。但重组方深圳通富达实业让中川国际雪上加霜,最终连续3年亏损,于2005年终止上市,转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三板市场)。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川国际资产1110万元,负债100974万元,净资产-99864万元。“类似中川国际这样的退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靠自身的努力回主板难于上青天,要翻身只有资产重组一条路。”国都证券分析师邓厚林认为。壳资源能否引“金凤凰

中川国际质地较差,但大股东对重组方的要求并不低:须承诺向中川国际注入至少3亿元净资产,年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拟注入的资产应符合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的相应要求……“大股东是想彻底解决中川国际的历史问题。”广发证券三板市场业务相关分析人士表示,但其庞大的债务负担就会吓退一批人。三板的“壳资源”也并不稀缺。目前登陆三板市场的要求不高,只有包括企业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业务明确且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等,都属于“底线要求”。“符合重组要求的公司,自身就可以在三板挂牌或者申请到中小板上市,为何还要介入中川国际这个有问题的壳?”本地一家分析人士认为,中川国际能有吸引力的是其国资背景以及目前国企改革的政策机遇。去年我省已开始酝酿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也已印发,四川推进国企改革的力度在加大。“中川国际处于一个良好的政策机遇期,但要将其拯救出泥淖,还要看大股东有无吸引市场的具体方案。”该分析人士认为,大股东目前持有中川国际51.12%的股份、60.98%的债权,在债务等方面给出更优厚的条件并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