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进境口岸辐射一线城市 一体化通关助推大产业发展
记者于1月21日从四川检验检疫局召开2016年全川检验检疫工作会上获悉,2015年,四川检验检疫局做到“三个率先”“五个第一”,率先出台10项检验检疫改革制度,率先实行按月统计报告,率先与成都市商务委、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举办两期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检验检疫制度培训班;在省级部门中做到了第一个制定方案、第一个汇编创新制度、第一个开展集中培训、第一个按月统计报告、制度创新数量第一。7项制度在全省推广, 3项制度在特殊监管区推广,10项制度全部落地实施。
2015年8月,四川检验检疫局建成一体化通关信息系统,实现全省“通报、通检、通放”,截至2015年底,“川检通”系统已受理通报2976批次,通检4683批次,按照平均节约成本估算,平均为每家企业节约通关时间1~2天,每批货物节约费用200元左右,共节约通关费用约60万元,企业切实享受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了“让数据跑路,为企业减负”。目前,全川21个窗口全部建
根据了解,四川检验检疫局建设了8个进境指定口岸,其中,已经建成4个并投入使用,进境指定口岸的辐射集聚作用进一步显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明显提升。2015年泸州、宜宾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入境粮食77批次,4.6万吨,实现了四川直接进境粮食零的突破,带动了进境饲料、大豆业务从沿海口岸向四川转移。双流机场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成为我国四大冰鲜三文鱼进口口岸之一,辐射西南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双流机场水生动物指定口岸已通过现场验收。青白江进境肉类指定口岸已经预验收,指导青白江进口整车指定口岸建设整车检测线并全面完成建设。推动青白江铁路口岸临时开放,支持蓉欧班列返程贸易,自9月开通以来,返程班列进口食品货值增长迅速,据悉,全年共发送货物51批次,754.46吨,货值150.44万美元。
今年,四川检验检疫局将推动以食品农产品为主体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搭建检政企联动平台促进内地与口岸、国内与国际的产销对接,支持四川本土传统产业、优势产品扩大出口,支持资源性产品进口。四川检验检疫局办公室主任龙卫东介绍,四川已经建成3个国家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苍溪县猕猴桃、金堂出口农产品、成都高新电子信息),2个省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全省已建成7个国家级示范区和4个省级示范区。青川县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县通过验收,13个特色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蒲江模式”成为质检总局典型,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民委等中央部委的充分肯定。今年将继续支持四川本土传统产业、自营特色优势产品扩大出口,助推过剩产品去库存。做好蔬菜供港澳工作,推动优质水果供港澳,带动蔬菜、水果进入珠三角市场。结合扶贫脱困工作培育外贸主体,在老少边穷地区培育出口食品农产品备案企业10家。
今年,四川检验检疫局还将支持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对接四川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支持四川争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积极参与四川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交易数据中心建设。2015年,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结合四川实际出台《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基于风险管理的立查立放、不查即放的快速放行模式,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搭建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平台。今年将继续支持四川争取市场采购试点,支持成都建设全球PAD维修中心,支持飞机拆解、会展、生物制药、全球机电维修、蓉欧班列+等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将助力以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对接 “互联网+外贸”,支持成都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参与四川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交易数据中心建设,实施基于风险管理的立查立放、不查即放的快速放行模式,支持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走出去,拓展跨境产业链。
四川台记者 苏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