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五周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

01.04.2022  17:25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日电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1日迎来挂牌五周年。自2017年4月挂牌运行以来,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形成一批独具特色、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发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聚焦深化改革 提升开放发展营商环境

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匡科 摄)

  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力开展“差异化、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全面完成《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试验任务,累计形成创新成果397项,其中,全国推广(表扬)6项、四川全省推广23项、泸州全市推广99项。

  推进投资便利化改革。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35项,在企业准入准营退出方面,推出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准入即准营”清单制、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等系列改革举措,实现企业开办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以内。在企业办税方面,通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平均每户企业每年可减少纳税申报次数8次。

  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累计形成创新成果93项,推出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实现出口退税从平均用时一个月以上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推出“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作业模式、“保税物流中心与港口出口联动”模式、口岸查验多方协同服务等系列改革举措,平均为查验箱减少转场调箱次数2次左右,节约查验成本600元/箱,减少货物平均在港滞留时间1天以上,压缩查验至放行平均时间至2小时以内。

  深化金融创新改革。累计形成创新成果42项,实行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立电子化办理、抵质押登记集成服务平台、订单贷、关税保证保险“先通关、后缴税”服务模式等系列改革举措,实现企业银行基本账户开设1小时办结,累计为企业办理抵质押业务600余笔,解决金额超过126亿元。

  深化监管法治化改革。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27项,推出管辖权异议诚信诉讼机制、涉案财物司法处置社会协同机制、悬赏全覆盖执行机制、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诉讼保全财产先予执行模式等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提升民商事案件的审判效率。

   聚焦对外开放 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坚持把提升口岸能级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基础支撑,开放平台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成倍增长。泸州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业态深度融入泸州乃至西部地区供应链、产业链。“综保区+口岸平台”联动发展常态化推进,汽车零配件、塑料粒子、稀土“三大货源”业务量稳步提升。2021年区内进出口额达40亿元、同比增长16.3%,绩效评估在全省6个综保区中排名第3位。

广州-泸州海铁联运班列到达仪式。(牟科 摄)

  中欧班列(泸州号)顺利开行,通过泸州综保区货源集聚、泸州港集运。常态化运行“泸州—上海”外贸集装箱往返班轮10余班/周,马士基、达飞等全球前20名航运公司均在泸州港设立集装箱还箱点。开通“广州—泸州”外贸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泸州—昆明、攀枝花、成都”等内贸铁水联运班列,设立昆明、成都、攀枝花、德阳、乐山、赤水、荣昌等7个内陆无水港。2021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347.9万吨、同比增长32.2%,集装箱箱量17.2万标箱、同比增长11%,其中,外贸箱量5.6万标箱、同比增长10.9%。

  聚焦动能培育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泸州港。(刘学懿 摄)

  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围绕电子信息、高端纺织、新材料、粮油食品、国际贸易五大产业,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挂牌以来,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3478家、注册资本1024.5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71家、注册资本51.7亿元,成功引进恒力、中信、厦门建发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业,累计签约企业(项目)278个、签约金额742.4亿元。

  目前,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力(泸州)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其中,纺织项目已落地投产,日产高档纺织织物120万米,累计产高档纺织织物2.5亿多米,实现产值13亿元。以京川、华景光电、龙芯微、英望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发展,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9%;以中海沥青、合盛硅业为龙头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50%。(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