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环保“一号工程”攻坚观察 空气质量改善背后有何举措

26.01.2018  13:01

  2017年7月19日,成都城区天气晴好,十分美丽。蓝天和白云搭配出一幅幅精美别致的风景图。成都市民的朋友圈几乎被蓝天白云的美图承包,“成都蓝”再一次被朋友圈“刷屏”。记者 肖雨杨 摄(资料图片)

   聚焦

  “成都看到雪山的次数比往年多了。”1月24日,成都观山爱好者邱剑谈及2017年的拍摄感受时很兴奋,“成都市区距离贡嘎山超过230公里,去年小伙伴们甚至在光华大道三段也拍到了贡嘎山,太难得了!感觉就像追到了心爱的姑娘。

  2017年,四川省空气质量实现主要考核指标“两降一升”——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7.7微克/立方米和48.1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7.5%和9.2%;优良天数率82.2%,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此外,四川省2017年比2016年增加10个优良天。空气质量改善的背后,有何举措与创新?记者进行了采访。

   A      

  解决谁来干的问题

  层层压实责任,环保部门不再唱独角戏

  大气污染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八方合力、久久为功,方能见效。

  “2017年,四川省很好地解决了大气污染治理‘谁来干’的问题,环保部门不再唱‘独角戏’。”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表示,省委、省政府站在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高度,统筹部署、高位推动,把成都平原大气治理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集中全力实施攻坚。

  首先,从制度层面解决了“谁来干”的问题。去年,为促进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落实,四川省出台《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进一步厘清了环保责任分工,拧紧了责任发条。“有环保职责的45个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形成深入推进四川环境保护的工作合力。”省环保厅总工程师赵乐晨说。

  四川省用好考核“指挥棒”,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目标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加大环保主导力度。如今的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环保指标权重已由2013年的8%逐步提高到13%。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给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上了“紧箍咒”。“推动大家转变观念,在大气污染治理上主动作为。

  省环保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昝学军介绍,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四川省还出台《四川省蓝天保卫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一系列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激励考核约束办法》,省财政拿出1.5亿元激励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等,“目前成效初显”。

  去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期间,四川省共处理大气污染问题1967个,城市扬尘、油烟、露天烧烤等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四川省借势借力环保督察,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问题整改,对环境保护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坚决追责问责,打消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侥幸心理和观望态度。

  重拳不止于此。去年,42名省领导带队赴各市(州)开展环境保护专项督导,省委省政府派出21个暗访组开展暗访检查,在一大批大气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整治的同时,也层层压紧压实了各地各部门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

   B

  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国家队把脉对症下药,新科技发威打击违法

  大气污染怎么治?首先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我们数次前往北京邀请院士专家入川指导。”赵乐晨表示,四川省去年组建的大气环境保护专家顾问团,为实现四川省特别是成都平原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科技保障。这个专家顾问团堪称“国家队”,由长期从事大气环境保护相关研究的唐孝炎、郝吉明、贺克斌、张远航等71名国内顶尖专家组成。

  在昝学军看来,与“国家队”深度合作,对成都平原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充分的智力支持。“眉山、乐山等市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结合地方特征找准症结。

  去年,省环保厅还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大气污染源解析、重污染应急和对策措施等方面加强合作,带动四川技术队伍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研能力。

  “固化、用好大气治理管用的招,也很关键。”省环保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副处长赵磊说,四川省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去年完成4台共计240万千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燃煤小锅炉2200余台,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3万余家,全省水泥行业每条生产线平均停窑130.3天,超目标任务28.3天。四川省还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对平板玻璃、砖瓦、陶瓷行业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以石油化工、汽车制造、表面涂装等行业和成都市园区为重点,列出全省首批100家重点企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

  此外,四川省不断完善大气污染源清单,列出治污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图作战,逐一销号;强化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防治的精细化管理,有力管控秸秆焚烧等。

  目前,四川省已建成四个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强化了污染源解析。搭建起“天地空一体化”监测平台,利用环保部小卫星、车载雷达、无人机、遥感监测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对污染源的快速发现、识别和处置。在暗访夜查中,依靠蛙鸣系统和奥维地图等技术手段,摸排出一大批“散乱污”和偷排漏排企业,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C

  解决创新干的问题

  针对盆地特殊地形,创新探索未病先治

  四川盆地地形特殊,成都平原地区是典型的静风区,秋冬季逆温频发、降水量少,污染物一旦累积很难扩散,也导致雾霾形成后长时间持续。那么,如何让四川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年初“蓝天数多于上年、持续雾霾天数少于上年、持续污染时间短于上年”的既定目标?

  “不断探索创新污染治理新模式。”赵乐晨说,去年秋冬季,四川省突出超常规手段应对重污染天气,探索提前启动应急预案,实实在在减轻了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

  “首先是‘未病先治’, 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累积。”去年省环境监测总站与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密切合作,实时跟踪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变化,利用环境、气象监测大数据平台和分析预测模型,对污染气候条件一天一研判、三天一汇总,实现了对未来三至五天气象条件和大气质量的准确预测,甚至冬季长时段的趋势预测。一旦预测到可能出现持续性、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或有污染程度加重趋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办会提前两三天发出预警提示,并提出防范建议和要求,由各地各部门切实采取行动削减污染,降低大气污染程度。

  “不仅提前‘吃药’,还要‘加大剂量’。”赵磊透露,四川省大幅降低了全省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门槛,从PM2.5平均浓度150微克/立方米调整为115微克/立方米,2017年四川省共启动城市黄色预警35次、橙色预警12次,较好实现了污染减排。

  大气污染具备区域性特点,必须协同作战、联防联控才有最大成效。为此,四川省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压实到每个市、县、乡、村,将责任传导到每一处“神经末梢”。

  “好比‘集体吃药’,一个都不少。”赵乐晨说,具体操作上,按片区编制限期达标规划,在区域内实行环境规划、标准、监测、环评、执法、信息公开“六统一”,在重污染天气即将发生时,区域内各市同步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采取统一行动,“如今看来效果明显”。

  2018年,四川省将继续针对工业污染、“散乱污”企业、砖瓦、陶瓷、建材等行业加强治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农业污染。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三大区域为重点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进川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合作,防止跨区污染。“力争今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2%,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蓝天。”于会文说。(记者 殷鹏)

责任编辑:蒋燕 分享阅读
“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9.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建议制定四川省乡村振兴条例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议案11件  人大网
成都落实"大气十条" 去年空气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103天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25日讯(记者 李慧颖)2014-2017年,成都市通过开展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支撑等6个方面重点工作,着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战役。经过4年的“人努力”,到2017年,PM10、PM2.Sc.Chinanews.Com.Cn
24日起成都解除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蒋君芳 史晓露)1月23日,Sc.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