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委员侯军:村医队伍问题日益凸显 建设亟需加强

26.01.2016  11:27

        中新网成都1月25日电(苗志勇 王哲)“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村医队伍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卫生‘网底’建设亟需加强。”记者今日从正在召开的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四川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委员侯军向大会提交议案疾呼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他称,村医队伍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网底,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队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已经暴露出不少相适的问题,急需面对而重视。

        “去年,我们通过对巴中市部分县(区)、乡镇、村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村医队伍从学历、年龄、执业资格和收入保障上看,问题非常突出。”侯军说,以巴中市其中一个县为例,该县有500多个村卫生室,村医近1000人。据调查,该县大多数村医专业学历低,具有中专以上医学学历的仅483人,无医学学历506人、占51.2%,无医学学历人员则是通过跟师学徒、短期培训等方式获得医学知识后从事村医工作。

        “经调查,在这近1000人的村医队伍中高年龄结构突出。该县60岁以上的297人、占30%、年龄最大已86岁,50—59岁的396人、占40%,49岁以下的296人、占30%。”侯军对村医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表示担忧。他称,部分村卫生室诊疗设备配置低、少数村医年龄大、业务水平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执业行为存在一些随意性甚至违规现象,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

        “村医为群众提供公益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但所有村医均为编制外人员。不少地方的村医还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障。‘老无所依、老无所养’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村医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侯军说,他发现很多地方的村医没有购买医疗责任保险而成为高风险职业群体,一旦发生重大医疗事故,高额的赔偿将使他们多年的辛劳付之东流,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因此,侯军建议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变卫生室为门诊室,逐步推行“二合一”乡村一体化管理,对部分无村医或村医执业能力较弱的村,乡镇卫生院可探索将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的一个门诊室,派驻医务人员;其次要建立村医进退机制,对年龄超过65岁的村医,科采取一次性协助购买养老保险的方式进行清退,并面向社会逐年公开招聘乡村医生,工资待遇与乡镇卫生院其他职工同等考核对待;返聘退休的具有执业助理以上资格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履行村医职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