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沼气革命”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经济参考报》记者先后深入四川6个市州17个县(市、区)实地调研了解到,四川连续50年坚持办沼气,不仅在推进农村能源革命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新时代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态环境革命,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全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四川从解决农村能源入手,连续50多年大力发展沼气事业,沼气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燃料缺乏问题,而且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独特作用。
“自从用了沼气,就没有砍过一棵树。”这是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90岁的杨洪荣老人,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沼源村是四川沼气的发源地,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初的日子,杨洪荣感叹说:“那时燃料奇缺,山上都砍得光秃秃的,树都没有了。如今不同了,沼气起了大作用,煮六七个人的饭都用不完,还可以照明。”
沼气好处很多,村里77岁的曾才福老人回忆说:“煮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英雄黄继光的母亲来村里看过,也用了七八年沼气。延安知青也来学过,他们建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神话。”
沼气就是沼泽地产生的气体,其主要成分和天然气一样,是甲烷,可燃烧。人畜粪便、污水、秸秆等废弃物(有机物质),在人工修建的沼气工程内,经沼气池(或发酵罐)厌氧(隔绝空气)发酵后,产生的气体即沼气。
沼气可提纯制成生物天然气,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沼气行业内部有一种生动的比喻,即建一口小型沼气池,不仅相当于建了一座小型天然气厂,还相当于建了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有机肥料厂、小型林场。被群众称为“钱串子”“聚宝盆”,是一项投资小、作用大,利国利民的事业。
德阳市农村能源办主任袁军告诉记者:“这几年新建的集中供气站,实行专业化管理,既使用方便,又价格便宜,很受群众欢迎。”
泸州市江阳区蓝田镇沼气服务站站长尹建明告诉记者:“沼气站建成后,许多蜂窝煤加工厂倒闭了,光秃秃的山变绿了,野生动物也有了,沼气改变了农村。”
沼气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清洁能源,在保护绿水青山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据专家测算,一口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气450立方米,折合节约标准煤350公斤,或节省薪柴约1760公斤。按每立方米薪柴750公斤计算,则可节约薪柴2.3立方米。按目前市场薪柴价200元/立方米计算,则相当于节省了460元以上的燃料开支。相当于保护森林植被3.5亩,减少水土流失2吨,可减少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们这里达到了零排放,从来没有老百姓反映过环保问题。”德阳市旌阳区洪国养殖场负责人杨洪国告诉记者:“沼气的特殊作用是环保治污。”
西充茂源农业公司总经理何明告诉记者:“根据一万头猪的规模养殖,按照循环农业的整体设计,我们累计建了沼液发酵池1800立方米,完全实现了养殖粪污零排放。”
宣汉县发展了几百个养殖场。副县长吴中凡告诉记者:“既要脱贫,也要环保。我们专门引进了四川纳智肥料有限公司,可解决54个乡镇的畜禽粪便和农业废弃物,建成后可实现10万至15万吨的农业废弃物处理能力,同时就地生产5万至8万吨有机肥料。”
据专家测算,沼气还可治理大气污染、江河污染。使用沼气,室内一氧化碳的浓度比燃煤降低80%,二氧化碳浓度降低60%,硫化氢降低80%,飘尘浓度降低90%,同时还大幅度降低饮用水源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氨氮等各项指标,保护了水源,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全面推动农村实现“厕所革命”
通过办沼气带来的农村“厕所革命”,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多年来,四川各地通过户用沼气池建设,配套改厕、改厨、改圈,彻底改变了昔日农村“烧柴煮饭烟熏眼,粪水苍蝇满庭院”的面貌,广大农民过上清洁卫生的生活。
精准扶贫以来,四川通过一大批新村聚居点的沼气集中供气站建设,使近5万农户用上了清洁便利的“管道沼气”;通过3000处村级生活污水净化系统——沼气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出路。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凡是建了沼气池的地方,告别了“人畜共居、门前一堆粪”的千年落后习俗,改变了农村圈厕粪水横流、臭气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的状况。
由于是厌氧发酵,人畜粪便、污水、秸秆等废弃物(有机物质),在密封的发酵池(罐)内与空气、氧气隔绝几个月,可以杀死绝大部分病菌和寄生虫,沼气有效防控了疾病传播。
据四川省农村能源办主任周南华介绍,目前全省户用沼气保有量达607万户。另外全省还有沼气工程总容积170多万立方米,年处理畜禽粪便近5000万吨,有效防治了农村面源污染和大气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此外,沼气池产生的有机肥沼渣沼液,可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沼渣沼液属于有机肥,有助于全面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西充县金科公司养猪场总经理谭嵩,曾做餐饮业20年,发誓要生产放心食品,因此做起了有机生态农业。5年来,他建了好几个大中型沼气池,利用沼液、沼渣灌溉了他流转的2600亩土地,为的就是不用化肥和农药。
凉山州德昌县永郎镇永跃村村民钟炳祥告诉记者:“自从用了沼气,这几百亩地基本不用化肥了,虫子也很少了,基本不用农药了。种粮种菜还增产20%以上。”
巴中市南江县本味源家庭农场,专门建了个2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业主冉东告诉记者:“我最看重的是沼渣、沼液作有机肥料。”
据专家测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生产沼渣、沼液有机肥料10-15吨,其肥力相当于60公斤碳氨、11公斤过磷酸钙、46公斤氯化钾的化学肥料,能满足2亩左右无公害粮经作物的用肥需要。将沼液用作叶面施肥,对47种农作物病虫害有等同于农药的防治效果,可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
据四川省农村能源办主任周南华介绍,四川农村沼气建设已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在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沼气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是循环农业的重要纽带。全省通过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每年可生产7500万吨沼渣、沼液,可为2500万亩农田提供优质有机肥源,促进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围绕农业节能减排,四川发展沼气每年至少可替代4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00万吨。四川还成功实现农村沼气碳减排国际交易,已累计签发减排108万吨,33万多户获得减排收益共900多万元。
下一步,四川沼气工程设计将围绕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突出沼渣沼液综合利用,重点打造“果(菜、茶)沼畜”循环农业基地。
农村沼气发展进入新阶段
据《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数据显示,在中央投资带动下,经过各地共同努力,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15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4193.3万户,受益人口达2亿人;由中央和地方投资支持建成各类型沼气工程达到110975处。
沼气增强了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全国沼气年生产能力达到158亿立方米,约为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5%,每年可替代化石能源约1100万吨标准煤。
沼气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据测算,全国农村沼气年可生产沼肥7100万吨,按氮素折算可减施310万吨化肥,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近500亿元。
沼气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目前,全国农村沼气年处理畜禽养殖粪便、秸秆、有机生活垃圾近20亿吨,年减排二氧化碳6300多万吨,对实现农村家园、田园、水源清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发展农村生态文明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确立,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形势下沼气的多功能效益正在日益显现,沼气事业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国家也颁布了《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部委也出台了发展清洁能源、生物天然气、沼气的文件。中央对农村沼气的顶层设计,为“十三五”期间农村能源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赋予了农村能源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新的使命。
50多年来,我国沼气事业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燃料奇缺问题,保护了绿水青山,而且在这一轮蓝天保卫战、环境保卫战中,正发挥着保卫环境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的作用。(惠小勇 蒋作平 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