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智力+就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12.10.2015  09:27

  教育将为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特别在当前扶贫开发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对象范围、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组织保障四个部分,提出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就业创业能力培育计划、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五大专项计划。(2015年10月10日四川日报)

  众所周知,“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愚人富不久,智者穷不长”。要想使我们的贫困村贫困户彻底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先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改变他们的文化面貌。正是如此,四川省本着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能的要求,把智力和就业扶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出台了《四川省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把智力扶贫、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观念扶贫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同步实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一定意义上讲,智力扶贫是针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落后,贫困人口农业生产技能、外出务工技能较低而提出的帮扶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现有的教育条件和经济基础,制定相应的帮扶对策,分层次、分步骤地改变贫困地区教育面貌。无疑,此举已成为扶贫攻坚的一大基础性和开创性的举措。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稳定脱贫。

  笔者认为,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就是更加注重智力扶贫和就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快脱贫,真正让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有保障。就目前而言,四川将大力实施重大教育扶贫项目建设,从巩固和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实施重大教育扶贫项目、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培育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发动高校开展智力扶贫七个方面实施五大专项计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与就业扶贫攻坚的行动纲领。与此同时,四川还本着扶贫方向、支持区域、资助对象、扶持重点和资金项目“五个精准”的要求,针对不同区域教育突出问题,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力度。

  譬如,四川在民族地区重点实施15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中职教育,特别是彝区要切实改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低、不稳固、易反复状况;在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重点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大班额”现象普遍和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升级和脱贫致富脱节等问题。笔者认为,这些有力举措都是实施教育就业扶贫的最好佐证。

  笔者建议,各地要牢固树立扶贫先扶智的理念,认真落实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就业创业能力培育计划、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五大专项计划,建立差异化支持政策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投入力度,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免费师范生计划培养规模,注重培养贫困地区本土教育人才,使本土优秀人才能留在家乡、扎根家乡,带领广大群众尽快脱贫,尽快实现致富奔康的目标。

  总而言之,我们唯有把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才能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扶贫攻坚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