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报道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先进事迹

07.07.2014  12:19

              编者按: 2014年2月28日,四川新闻网报道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女教师先进事迹,现将全文转载于此。

【三八红旗手——集体】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先进事迹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女教职工50人,拥有高级职称的女教师11人,全院党员47人,女党员32人。学院在党政领导班子带领下,以“德臻人本、格物致知”为基本理念,开放交流,服务社会,力求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较高、学科发展较好、队伍结构合理、师生博学向上的协调发展新路。每位女教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为学院撑起一片灿烂天空。

              带头表率,女领导风采无限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学院班子精诚团结、开拓创新,使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院党委书记万英,副院长戴艳(10月已离职)两位女性,严格要求、率先垂范,为学院女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戴艳副院长是心理学教授、北师大的博士生,在心理学团队中是领头羊,心理学团队是我院比较年轻的团队,除了戴老师,其他老师差不多就是40岁以下的年轻老师,戴老师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关心和支持,使心理学团队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万英书记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学院的一些学术活动她都积极参与,在她的带动下学院良好的学习风气逐渐形成。

  加强干部培养,关注新一代的健康发展。学院以党委工作为着力点,从学生支部委员到学院党委委员,加强干部的工作意识和责任感,定期组织学院党务秘书、党支部书记、党委委员座谈,讨论当下时事动态,掌握师生学习生活状况,带领大家养成良好的主动工作和热心服务意识。

  诚心对待学生。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凸显“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班子成员经常向辅导员和科任教师了解学生动态,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细心指导,关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专题会议。学院领导经常深入宿舍、课堂、实验室了解学生的情况,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生工作年年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先进单位,学生会、分团委每年都受到学校表彰。

   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学院不断发展

  学院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仔细、深入、一丝不苟地对待,坚信任何一项卓越的成绩都是大家辛苦努力争取来的。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科院将继续不断努力,使学院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和完善。

  学院教学工作成效突出。自2010年开始,学院教学工作年年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获得201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一项,为四川师范大学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获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做出了贡献。成绩的获得是得益于学院扎实的工作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学院立足自身实际,深刻剖析现实情况,经过调研、团队讨论等进行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反复论证得到显著进展。学院现有本科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五个专业,学院针对其培养中存在的“浅”“散”“繁”“空”等四大问题提出“精选”“整合”“实践”“多元”的解决方向和思路。将专业特色和学院特色相互结合,课程结构体现道、法和技三个层次,同时每门课程均包含理论和实践板块,每个专业培养目标中体现社会责任感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体现中华文明,与院训结合起来,同时延伸到就业问题,并且以课程改革带动学院的整体改革,成分体现学院教学工作行政化,行政工作教学化的宗旨。学院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以和谐为规范,以发展为目的,搜寻任何利于学生发展的阵地,开着形体、美术、书法、音乐等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每学期召开一次实践教育成果汇报会,展示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成果,通过大量的实践课程,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等到了很好的发展。

  学院在科研上成绩突出。科研工作一直是学院高度重视的方面,院长带头进行科研,获得了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学院老师积极参与科研,每年都有有不少的科研成果呈现,2010、2011、2012年科研工作均受到学校表彰。近年来,随着一批年轻博士的归来和引进,学院采取措施,助推年轻人多出成果,经常开展科研活动,积极推进团队建设,其中多元文化创新团队是省级团队,心理学创新团队是校级团队,课程与教学团队、学前教育团队都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同时,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一批老师长期活跃在基础教育界,在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课程改革,指导中小学进行科学研究、特色学校建设等。还发挥学院优势,对中小学学科教师、班主任、校长,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保育教师、转岗教师等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凸显了教育人的社会责任。

  学院还大力开展国际交流,拓宽教师学生国际视野,推广中国文化。与比利时、丹麦、捷克、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学院的交流合作。通过和国内外大学交流合作,在学生互换、教师互换、合作科研、博士生培养等方面,开阔师生眼界,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促进了师生发展,开启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新路,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012年12月1-2日,召开基础教育区域性发展的理论视野与时间模式学术研讨会;迎来丹麦VIA大学师生交流访问团来华访问;2013年7月底,巴登尼玛院长带队多元文化中心负责人郑富兴,特殊教育负责人刘胜林前往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交流访问。2013年10月8-13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九名教师来学院进行交流访问,进一步洽谈合作项目;10月底到11月初,阿德莱德大学诸葛漫教授来学院交流,并参加多元文化讲会。11月初再次邀请到捷克帕拉茨基大学教授来学院交流。学院现有四名教师在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博士在读。

  良好学院风气,促就学科建设稳步发展。学院在科研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加强课题申报等方面融合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工作,对第一届博士的学习指导进行总结,多次召开博导座谈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专题研究博士生课程的内容和方向等,对博士生导师提出严格要求,以极其负责人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招收学院第二届博士生。新成立特殊教育学团队,成功招收首届本科特殊教育学专业学生。

   爱岗敬业,女教工各显本领

  学院成绩的取得成绩和进步,得意与学院老师们的努力。作为学院教工队伍的主力军,学院女教工们对工作高度热情、高度投入。

  2012年9月10日,彭俊英博士荣获学校第二届“四川师大教学新秀”表彰。2012年8月27日,教师陈璟获得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傅林教授新增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彭俊英老师的《幼儿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获得2013年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本年度内学院女教师共发表文章29篇,CSSCI为6篇,权威核心A1为1篇,权威核心B为3篇,文科非外语专业境外期刊发表11篇;发表专著2部,其中《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在国家级A类出版社出版;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1项;共立项1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项,厅级项目5项。

  我院试点在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增设目录外二级学科“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拟在试点共青团四川省委和四川师范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二级学科建设工作,从事德育教育的李戬老师一边在西南大学读博、一边全力进行专业建设,在她和大家的努力下,本科生已经有三批学生选修了课程,研究生也已开始招生,并得到团省委的高度赞誉。

  学生工作有声有色。学院辅导员均是女教师,在我们这个女学生占绝大多数的学院(男女比例不足2:8),这些女辅导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马春艳老师所在的学院心理辅导站被学校评为2013年度优秀心理辅导站。在辅导员马春艳、刘影、王安会等老师的带队下,学院在2013年暑假组织了赴天府新区简阳市丹景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其中。420芦山地震后,学院20余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志愿者及时到救治医院和灾区开展心理援助活动,受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和省委工作组表扬。

  总之,女教师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好成绩。黄英老师身患乳腺癌还坚持工作、坚持去实习学校指导学生;陈莉老师家里孩子还小,母亲生病,丈夫出国,自己一天也没有耽误工作;魏婷老师长期带着装母乳的冰袋上班,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等工作;还有不少女教师,孩子很小,自己要兼顾家庭和工作,真实非常不容易,但她们从来都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影响工作、影响教学。正是在这些老师无私的默默的奉献中,学院才取得了一个个的成绩。

              当前,学院正借着“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的东风,朝着与国际接轨的有一定影响的能够为四川教育做出贡献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