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撬动民间资本精准扶贫

09.09.2015  10:02

  近日,四川发展改革系统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四川省发改委将重点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和灾后重建帮扶工作,将分年易地搬迁120万农村贫困人口,年均搬迁24万人,以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生计问题。

  应该怎样看待扶贫?怎样认识到位?怎么去抓扶贫工作?怎样一步步扎扎实实推进扶贫工作?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对此进行一一梳理,他认为扶贫群体是共同富裕中的短板,四川当前必须全力补短板,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确保120万人易地搬迁

  据悉,移民搬迁安置是四川省“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之一。四川省提出,扶贫攻坚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其中,移民搬迁安置和灾后重建帮扶由四川省发改委牵头组织落实。

  “没有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哪有全社会的小康?”唐利民说,四川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部门将牵头编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省级实施规划、市(州)实施规划和县(市、区)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不仅在于“”,更要注重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为此四川将完善土地调整、户口迁移、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政策,在搞好搬迁户住房建设和安置地必要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搬迁户劳动技能培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

  四川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依然面临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贫困群众致贫返贫原因多重叠加,贫困地区发展制约因素多等严峻挑战。在扶贫方式上不再“大水漫灌”,而是要“精准滴灌”,今后要继续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好老少边穷地区的民生改善工作。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关键地区,贫困面大、人多、程度深且类型多样,基础条件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凉山州攀西资源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涛告诉记者,凉山州在易地搬迁方面,计划将搬迁30万贫困人口。将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确保全州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据巴中市发改委机关党委书记李海龙介绍,巴中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将创造性地实施“1+6”为载体的连片扶贫模式,将全市划分为100个扶贫片区,梯次推进,分片实施。采用精准制定政策、精准识别定对象、精准辩症定目标、精准施治定措施,精准脱贫定责任的“五精准”法,因户施策因人施治,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

  政、企、社通力协作

  唐利民表示,四川将出台针对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88个县为重点,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的10个扶贫专项方案。

  在民族地区要充分开发利用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光伏、农业产业化、独立工矿区等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可增收、可致富、可持续;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同时要统筹推进区域发展,要围绕扶贫攻坚开展项目储备、计划申报、投资安排工作,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民生工程要优先布局在贫困地区,国家专项债券和投资专项要重点支持贫困地区。

  在贫困地区,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产业等优势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融入产业就业、创业、增收。引导贫困地区按照相关规划合理进行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推动当地优势资源就地转化。

  推进扶贫攻坚,要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力量,运用PPP模式,撬动民间资本参与贫困地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并配套财税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加项目建设。

  除推进易地搬迁外,四川将全力实施好《四川省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规划》,优先推进住房重建,加快推进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广播等公共服务设施,道路、水利、市政、农村农业等基础设施及地质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能力建设、地质灾害整治等地质灾害防治恢复重建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