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雷波莼菜濒危 农大专家出手相救
村民正在采摘莼菜。
刚刚采摘的莼菜。
□李劲雨
新年前夕,马湖莼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屈友超忙出了一头汗,他和其他社员往县城的终端客户 (土特产专卖店、饭店)发出了价值1.8万元的莼菜。
雷波县马湖莼菜是中国传统名贵、药食兼用植物,在我国的天然产区只有杭州的西湖、四川雷波县、重庆石柱、湖北利川4个地方。四地养育出的野生莼菜,无污染,品质上乘,味道鲜美,保健与药用价值高,为珍贵蔬菜之一。由于莼菜的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急速减少,濒临灭绝,被列为国家一级濒危野生保护植物。
“雷波县的两乡一镇都在种莼菜,全县种植水田有1200亩左右,长势最好时可采得700公斤/亩。可是从2013年开始,大片田的叶子都烂完了,灾情最严重时,一亩地就只看得见几枝莼菜,大家万般无奈之下荒废了水田。”屈友超告诉笔者,我国能够人工种植莼菜的区域已不多,雷波县同样未能幸免。
专家出手找准灾害原因
经县教科局联系,四川农业大学及时派出郑阳霞副教授等人组建的科研团队给予科技帮扶。
科研团队数次前往雷波县开展莼菜叶腐病防治调研、莼菜种植技术培训,深入到黄琅镇三海村等多个村点,对莼菜叶腐病防治工作全面调研,采集莼菜样品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
反复测试后,科研团队得出结论:“土壤贫瘠”“叶腐病爆发”“种苗老化”是莼菜减产的三大主要原因。郑阳霞告诉笔者,这片地种植莼菜20多年了,由于时间过长,土壤中的氮、磷、钾严重不足,就像一位营养严重不良的人,对各种病害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了。
科技相助莼菜绝处逢生
农大专家为土壤制定了精细的“营养套餐”:广大种植户春季在萌芽前,要每亩施用按比例配制的“腐熟饼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组合肥,而在盛产期,需要间隔15-20天追肥一次5-8公斤复合肥。专家反复强调,在茎叶瘦小发黄,卷叶胶质很少时,应立即追施肥。秋季采摘结束后,每亩都施组合肥,并且化肥需要溶解在水里,泼施到田间,或将化肥与细土混合捏成泥团,塞入莼菜根系周围。
“家家都有农家肥,可不可以用到田里头?”一位老大爷询问道。对此,郑阳霞强调莼菜本身对污染的抗性较弱,千万不能用人粪尿等土杂肥作追肥,否则会污染水质,污染产品。
团队成员告诉大家,这种“烂叶子”名叫叶腐病,先从叶缘开始,有水渍状的小斑点,然后向叶片中央蔓延,最后全叶腐烂,全株枯死。在浑浊、发褐色的水田中易发生。专家们反复嘱咐,要保持田水清净,流动;不用人粪尿做追肥;要合理轮作,莼菜种植4-8年以后,可改为鱼池,或种植其它作水生蔬菜、水稻,一两年后重新种植莼菜。专家还动手演示如何剪掉病枝,集中销毁,如何使用生物农药等,并对移栽前的清田工作做了详细讲解。
在专家指导下,莼农们采取从异地引进种苗策略,并在雷波县建立苗圃基地,农户们以后便可实现本地换种苗的目的,不用辛苦地往省外跑了。
马湖乡农户新种了400亩水田,加上原有的600亩老田,当年莼菜田亩产量达到400公斤,每亩产值达10000元以上。
“专家们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准确结论,并对症治疗,贫困户们依赖莼菜产业,预计到2018年合作社的25户贫困户,都将实现脱贫的愿望。”屈友超看着新田、老田长势喜人,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今年莼菜的价格达到了40-60元/公斤。
专家简介
郑阳霞: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设施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蔬菜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蔬菜生理生态以及无土栽培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和主研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和主研鉴定四川省科技成果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4项排名第一,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新农村实用技术丛书5本。
新闻来源:http://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170110/v07.shtml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