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安提醒:这些免费讲座旅游活动 别去参加
■天府早报记者 冯浕 实习生 顾洋
“商圈”“平台”“联盟”“货币”“共享”“公益”……近年来,这些投资领域的概念不断凸显在人们的视野中,也有不少不法分子借此打起了你的坏主意。昨日,四川省公安厅召开经侦新闻发布会,通报称2017年1—11月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经济犯罪案件4605件,涉案金额103.7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3953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5亿元。
成效 从境外缉捕和规劝经济犯罪逃犯8人
数据显示,2017年,各地立案查处非法集资类案件156件,移送起诉175件,非法集资犯罪高发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涉税领域共立案383起,涉及税额15.9亿余元;假币领域共立案54起,缴获假币911万余元;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专项行动,共侦办案件29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员51人,缴获涉案银行卡 500余张、身份证900余张,查获银行卡信息2万余条,涉案金额4600余万元;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和商品交易场所整治工作,共对16家P2P公司、6家股权众筹公司立案侦查,并密切关注39家省整治办列为清理整顿重点对象的风险态势。按照公安部部署,四川严厉打击查处“五行币”和“善心汇”等网络传销案件。
截止目前,全省共立“五行币”系列传销案件39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员130人。全省共立“善心汇”案件104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43人。
2017年,在“猎狐2017”行动中,全省公安机关累计从境外缉捕和规劝经济犯罪逃犯8人。其中成功抓获潜逃南非后回国漂白身份长达16年之久的红通逃犯白某,积极协助省委追逃办和检察机关,成功规劝被中央追逃办公布逃往美国15年“百名红通”人员袁某回国投案自首,取得了我省国际追赃追逃的重大战果。
案例 打掉5个制贩假冒五粮液团伙
2017年5月16日,宜宾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甘肃兰州、白银警方的大力配合下,联合筠连、屏山县局,出动80余名警力,跨省作战,对前期侦查发现的5个制贩假冒五粮液团伙和33个生产、仓储窝点统一展开收网行动,抓获以李小某、李某、何猛、潘某为首的5个制假团伙的头目、成员及其“下家”35人,刑拘13人,捣毁位于兰州城关区、西固区、榆中县和白银市的33个制假、仓储窝点,端掉4个销售假冒名酒的商铺,当场挡获假的名优白酒5459瓶,制假原酒2496公斤,酒瓶、商标标识等包装材料17510件(套),铆钉枪、压盖机、热熔枪、丝印板等制假具47件,涉案金额2567万余元。
据悉,制假窝点租用农村民房,卫生条件无法保障,为了达到名酒的口感,使用大量香精、香料,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食品安全。
四川公安提醒,因制假手段不断翻新,越来越多的“高仿”白酒进入市场,很多假酒非专业人士无法辨别,建议购买白酒不要贪图便宜,在大型商超、专卖店、经销商处购买。
公安提醒
如何识别防范经济犯罪?
一是不要贪图小利。切勿听信诸如“高利息”“高回报”的谎言,要知道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二是投资有风险,出手须谨慎。对于手头资金并不宽裕者,最好不要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比如:退休养老钱)轻易投资,确实想投资的要走正规渠道,出手前先要向相关部门咨询了解清楚,谨防上当受骗;
三是不要去参与所谓的“免费健康讲座”“免费参观旅游”“免费聚餐”等活动。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这类所谓的免费好处后面肯定都隐藏有谋利的暗箭,所以一定不要去参与,不要被他们所谓的热心、热情迷惑,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如何识别防范传销犯罪?
传销已成为危害群众合法利益、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毒瘤”。以资本运作、连锁经营等为幌子的聚集型传销依然严重,而随着互联网、微信、QQ等社交软件、自媒体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以虚拟货币、金融互助、爱心慈善、股权投资、微商等为幌子的网络传销发展更加迅猛,并常与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交织,欺骗性强、诱惑力大、对国家经济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并日渐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
四川公安提醒说,对于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软件传播的内容,要看清本质,特别注意从以下三点进行识别:
一是入门费,是否需要认购商品或者缴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
二是拉人头,是否需要发展他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上下层级关系;
三是团队计酬,是否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报酬。
如果符合以上特征,就有可能涉嫌传销。希望广大民众要擦亮双眼,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高息、暴富的承诺要保持清醒,防止跌入传销陷阱。对于身边发现的涉传线索,建议及时向工商或者公安部门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