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力促进民间投资稳定经济增长

24.05.2016  14:12

□本报记者 梁现瑞

5月23日,四川眉山,投资10亿元的枪瞄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项目从正式签约到动工建设,不足两月。这期间,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围绕项目推进,开启了一场加速跑。

瞄准目标不放松,这也是整个四川的姿态。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省始终把促进民间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不断改进服务,创造环境;降低门槛,拓展空间;创新平台,创设机会。

多管齐下,效果显现——今年4月,民间投资增长8%,较3月回升2.1个百分点,较1-2月回升6.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企稳回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激荡起澎湃动能。

民间投资企稳回升,成为全省经济平稳开局的“强动力”

与眉山50万套枪瞄项目动工建设同天,乐山市夹江县投资8亿元的新型碳纤维地暖项目生产线动工。该项目是乐山市今年动工建设的若干重大项目中的一个。

近几年来,民间投资一直是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2014年,民间投资完成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6%,创最近几年的高点。

2015年,受宏观形势的影响,全省民间投资增速逐步放缓,今年1-2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创近年来新低。进入3月,伴随着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工具投入使用,形势悄然发生变化。3月民间投资增长5.9%,4月继续回升至8%。

受到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企稳回升的推动,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34.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全省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省委省政府坚定的鼓励支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心骨”

5月23日,全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共有309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过2800亿元。

这是今年以来,我省又一次举行大规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至此,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已经超过5000亿元,“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抓项目、稳投资蹄急步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将2016年定为“项目年”,明确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放宽对社会资本的限制管制,推动项目审批便利化,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要支持,靠政府。”此前,省委书记王东明多次调研民营经济并强调,民营经济已超过四川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四川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王东明表示,要放宽市场准入,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保证民营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政府要主动搞好服务,帮助解决融资、用地、用能等方面的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10多个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为民间投资“壮胆撑腰”。“有苦恼,找政府。”2014年,四川省政府民营经济政策信息平台正式开通,同时,四川省民营企业行政申诉中心成立。近两年来,只要民营企业遇到不合理的政府干预,就能有效申诉并获得多部门协调,实现问题快捷解决。

“缺平台,有政府。”2015年,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川商返乡创业回家发展座谈会,推动川商回乡投资,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又举办了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截至目前,在外川商回乡投资项目高达65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2800亿元。

以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投资环境,成为促进民间投资的“主路径”

在23日集中开工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中,位于资阳的四川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项目让人瞩目。

不仅因为投资大,更在于机制新,这是我省由境外集团直接合资、整车引进落地的第一个国际品牌汽车项目。

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是四川促进民间投资的“主路径”。创新机制,从优化政府服务开始。截至目前,全省省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从此前的430项减少到281项,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取消投资项目核准事项33项,下放市(州)、县(市、区)24项,省级层面投资核准事项减少60%以上。

创新机制,为民营企业“输血”。201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2015年,我省又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20亿元,同时,我省还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一起设立三只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

创新机制,需要创新模式。去年以来,我省将推广运用PPP模式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先后制定出台了推广PPP模式实施意见,设立了PPP投资引导基金,还成立了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截至3月底,我省共有736个项目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居全国第三位,入库项目总投资超700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PPP模式成为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