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盘棋"布局特色新型城镇化
泸州市纳溪区将小城镇建设、新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合力,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有力地促进农民致富奔康。图为纳溪区上马镇黄龙湖畔的桃花坞小镇。 杨涛 摄(视觉四川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成都市天府新区海绵城市已初步建成,兴隆湖、天府公园、山地公园以及桂溪生态湿地公园等鹿溪河生态区将形成环境优美生态湿地“城南绿肺”。 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资料图片)
关注
“避免照搬照抄大城市的模式,要尊重小城镇现有的道路、空间格局、生产生活方式,不搞大拆大建。”近日,首届中国(西部)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2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成都龙泉驿区洛带古镇“论道”西部特色小镇建设未来。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城与乡的“纽带”和“黏合剂”,小城镇再次成为议论焦点。与此同时,四川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怎么走,也备受关注。
□本报记者 罗之飏
城镇布局“一盘棋”
以全域规划引领全省城镇发展格局
城镇体系决定城镇化的主体框架,直接关系着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是重塑城乡和区域发展版图的重要依据。四川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以全域规划引领全省城镇发展空间布局。
“一盘棋”里,现代城乡体系如何“排兵布阵”?四川继续着眼“腰部发力”。
扼守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门户,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是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的核心区,自然风光优美,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今年6月,经过前期“百镇建设行动”试点建设,香格里拉镇再次跻身首批42个特色小镇培育行列。
今年8月,我省“百镇建设行动”进一步深化拓展,从前期试点镇中选取的10个左右经济像香格里拉镇这样的发达镇,被赋予了深化试点的任务: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探索建立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和符合经济发达镇实际的财政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出台改革财政体制、创新投资机制等9大措施,创新发展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扩权强镇,破解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顺应新型城镇化要求。
推进“四大城市群”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实施“宜居县城建设行动”,深化“百镇建设行动”……继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四大城镇群规划编制完成之后,我省通过重点打造“一轴三带、四群一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不仅提高了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也提高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目前,我省已有277个小城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20个入选中国特色小镇,成都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天府新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绵阳、南充、泸州、宜宾等步入百万人口大城市行列,具有四川特点的现代城镇体系初步建成。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全方位提升城镇内在品质
9月28日,全省首个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平台在省住建厅上线,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数据库、数字证书等信息技术,对全省装配式建筑进行动态监管和行业统计。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和台账等的管理信息系统,装配式建筑企业可以在网上进行信息填报;管理部门则可以在网上审核企业填报的装配式建筑的相关信息并向社会发布。
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内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省明确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加大城镇污水垃圾治理力度,补齐排水防涝短板——“绿色”被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
“城市的本质是让生活更加美好,促进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各要素都要围绕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来谋划。”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我省夯实人口扩张和产业发展,把宜居宜业放在突出位置,全方位提升城镇内在品质。
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再漂亮也是“空城”。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的攀枝花将生态修复、城市修复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曾经的矿产采空区、沉陷区等矿山迹地植被逐步恢复的同时,见缝插针开展立体绿化,优化城市宜居宜业环境,“阳关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新形象日渐展现。
为强化城市生态保护,广安与四川能投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统一打包建设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2016年以来,已累计投资2.6亿元开工建设79公里雨水管网和97公里污水管网。
目前,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正在为我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路。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正在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及标准规范等,形成覆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法规制度,同时加强技术支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城市智慧化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
最大限度释放新型城镇化红利
9月25日,成都再次发布人才新政,明确从2018年起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发放安家补贴,3年内每人每月至少发放2000元。此前,成都已出台“最强”人才新政,规定45岁及以下、本科学历及以上可选任一区域落户。
先落户后就业、提供人才公寓、配套租赁住房……成都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开放姿态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落户问题,折射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这项创造性工作中,我省始终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对城市建设“缺钱”这个普遍难题,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搭建政府投资平台,设立或争取专项基金,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完善规范合理的投资和利益回报机制,让市场力量决定新型城镇化资源配置。
在泸州,当地通过发行全国首只停车场项目收益债券——首期7亿元的泸州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和首期5亿元的全国首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让民间力量源源不断地向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池”注入活水,创新性地解决了资金问题。
为让“新市民”进城之后留得住,我省还推动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城乡社保制度、用地制度、农村金融等“五项改革”,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社保政策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保制度,让进城农民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