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加分”怎认定——中国多地“高考新政”引热议

27.05.2014  17:46

      5月20日,河北邢台一中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在教室内复习备考。 2014年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大幕,备考复习进入关键阶段,考生们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进行最后冲刺。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高考改革的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会持续延烧。继“英语拟实行社会化考试”之后,各地新近披露的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特别是“品德加分”的项目,又引发热议。

              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尽管近年来报考人数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900多万考生走进考场。由于是“千万人走独木桥”,往往1分之差,就会改变很多考生的命运。

              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初衷恰恰是弥补分数这一单一录取标准的不足。但近年来,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加分项目泛滥、弄虚作假等问题,使其公平性受到公众质疑。

              盘点中国31个省区市新一轮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可以看到,多个省份将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等剔除加分名单,但引人注目的是,有13个省份的高考加分项目中明确提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一些地区甚至可以加20分之多。

        以北京为例,今年开始增加“品德加分”: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应届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考生列入此项),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

        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高考新政”,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记者解释说,这一轮高考加分项目调整,其实是各地对教育部等部门2010年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具体执行,并无太多新意。

                该通知要求,从2014年起,开始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力图治理加分泛滥和加分腐败现象。

              据了解,北京本次调整加分政策的思路是“减少项目、缩小范围、降低分数、透明公开”。根据该市《高考加分政策及资格审核要求》,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考生须经有关中学推荐,市教委核准,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准。

              尽管“品德加分”会层层把关,但高考改革事关教育公平,一举一动牵动各界神经。因此,该消息一经披露,还是引起一些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对于“操作能否公平”的担忧:“品德加分”如何认定?有哪些实施细则?会不会给权力寻租提供新的空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品德加20分,没有专业的认定程序,可能存在运作空间。即便是公开透明,因为思想品德缺乏客观判断依据,需要长时间观察,也很难做到评判公正。

              “让行政权力简单制定或者实施‘品德加分’存在风险,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代人品德的养成,需要慎重执行。”储朝晖说。

              安全教育被中国很多家长视为优先的选项,因此,很多教育界人士和家长也忧心“见义勇为”的加分会对一些学生产生误导,毕竟考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也建议慎重执行。

              自1977年恢复进行以来,高考在中国人才选拔方面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但“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也时常遭受批评。近年来,高考改革有加速进行的趋势,高校自主招生、异地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等举措陆续推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为高考改革描绘了“路线图”。

                对于这次高考加分项目调整,熊丙奇肯定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同时表示,高考加分已经从当初为校正单一的分数评价的初衷,逐渐演变为“加分教育”和“加分腐败”,以至于国家要明确提出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但是,如果只清理高考加分,而不进行高考改革,这样的治理并不能彻底消除加分腐败问题,也对引导学生发展个性、特长不利。真正的“高考新政”,应该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5月20日,河北邢台一中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在走廊内复习备考。 2014年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大幕,备考复习进入关键阶段,考生们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进行最后冲刺。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5月20日,河北邢台一中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在走廊内复习备考。 2014年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大幕,备考复习进入关键阶段,考生们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进行最后冲刺。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5月20日,河北邢台一中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在走廊内复习备考。 2014年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大幕,备考复习进入关键阶段,考生们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进行最后冲刺。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文章来源: 新华网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