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和南方仍有雾霾 部分城市应急预案成摆设

05.12.2013  04:09

南京、杭州、上海……我国中东部地区近日出现大面积灰霾。环保部有关负责人4日分析了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预计12月5日至8日,不利气象条件仍将持续。12月8日至11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中南部至长三角地区等地气象条件将明显改善。

污染

4天25个省区市出现雾霾

刚入12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4日18时,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据了解,本轮雾霾天气的“惰性”较强,基本在华北至江南一带活动,几日来位置变化不大。其中,苏皖等地的霾最为严重,而大雾的“重灾区”则位于西南及江淮地区。

昨天,环保部就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大面积灰霾污染做出回应。据环保部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2月1日空气质量开始下降,济宁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石家庄市、邢台市、枣庄市、聊城市和泰安市等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级别。12月2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污染程度持续加重。石家庄、临沂和邢台等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济宁、邯郸和枣庄市等16个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处于重度污染级别,首要污染物全部为PM2.5。

截至12月3日20时,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的部分城市PM2.5指数接近300,其中,哈尔滨PM2.5指数531,邢台PM2.5指数394。

青岛市4日14时发布,根据青岛市环保局监测,最近24小时青岛市PM2.5指数332,达6级,属于严重污染。

分析

燃煤污染与汽车尾气是主因

环保部表示,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是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推手。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造成我国大范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一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二是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静稳天气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累积,特别是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应对

南京启动红色预警学校停课

环保部指出,灰霾污染发生后,各地已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并及时公开空气质量信息,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空气重污染。上海市12月2日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并启动应急减排措施,在校学生一律停止户外活动。哈尔滨市组织人员全面开展污染源集中监督检查,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排污稳定达标。青岛市为此采取了停驶部分车辆等四项应对措施,并于3日16时发布了Ⅱ级大气污染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警解除之前,中小学、幼儿园等将停止组织户外活动。

在江苏,南京市大气污染预警与应急指挥中心消息,4日傍晚将空气污染预警由橙色升级为红色,按预案立即启动红色响应。这是该市今年首次启动空气污染红色预警。监测显示,南京市PM2.5指数达300已持续12小时以上,预测未来24小时内仍将持续重度污染。记者还从南京市教育局获悉,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发布后,该局已紧急通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启动污染天气应急处置红色响应,实行停课,并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时将停课通知告知每位学生家长。停课期间,教师正常到校,家中无人照顾的学生可以送到学校。

预报

东部和南方大部仍有雾霾

5日,我国东部和南方大部地区仍有轻雾,其中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中部、安徽东北部、江苏大部、福建西北部以及新疆沿天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局部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天津南部、山东南部、江苏、安徽东部和北部、上海大部、浙江北部、四川盆地南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至5级,局地可达6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曝光

有些城市应急预案成摆设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江苏南京、无锡、南通、扬州等城市已经启动了空气污染应急预案,但记者发现,还有一些城市却无动于衷,明明已经达到了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却不见执行。

已经严重污染了两天,未来污染还将继续,根据淮安市在今年6月26日出台的《大气污染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的要求,应当启动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采取停止各类工地土石方作业,禁止露天烧烤,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重点排污单位减少污染物排放30%等强制性要求。

作为提供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的提供方,淮安市环境监测站站长朱群对预案的启动并不知情。淮安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兼大气办负责人杜长春的回答有些模糊,她反复强调的都是对公众的预警,而没有提到具体的措施。淮安在应急方案中还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杜长春说,的确已经达到施行这一措施的污染程度,但没有做。

在经历了今年年初的严重空气污染后,江苏省的各个市都编制了自己的《大气污染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徐州方案已经征求意见长达7个月,宿迁的方案也还在路上,苏州的预案从明年元旦开始施行。

晨报记者 吴婷婷

综合新华社、央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