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的保水村是如何激发“后劲”的?

29.07.2014  18:23

  保水村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兴隆镇场镇周围,辖区共16个社,总人口3567人,户数1006户,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48.40亩。曾经的保水村,道路凹凸不平,渠道泥泞不堪,一度在年终评比中处于垫底位置。自2010年,贾丽被公推直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后,贾丽带领的保水村支委干部一步一个脚印爬坡奋进,全年目标考核从2010年接手时的最后一名逆袭为2011年第三名、2012年第二名、2013年第一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兴隆镇第一村,满载“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等荣誉。

  采访中,问起保水村从“后进”到“后劲”的巨大嬗变,村民们感慨万千。刘军、万华等在场村民都发自内心地向贾书记竖起了大姆指,争相细数贾书记的好。一致认为保水村的华丽嬗变,与贾大姐带领下的村委“四心”工作法密不可分。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村委会的唯一娘子军

  2010年,深爱群众好评的村委委员贾丽,经公推直选,高票获选保水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当选的两名党支部委员也是新人,同是女性。这个全由女性组成的新班子,平均年龄不到35岁,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村委中唯一的一支娘子军。

  对此,她们并没有寻找客观原因为自己寻找借口,反而是以母性特有的伟大与担当,铭记她们内定的“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牛’用”的工作口号,舍去与家人一次又一次的团聚,相互鼓励,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地为村里的疑难杂症把脉。

  特别是贾书记强忍中年丧子的悲痛,披挂上阵,以“创建文明乡村”工作为突破,亲自制定创建方案,创造干部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带头为邻里拾掇家务,俯首甘为拓荒“”,默默耕耘在保水村4.3平方公里上等等忘我工作的工作作风感染下,村委成员拧成一股绳,齐头并进,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致富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以前的8000元提升到了现在的14000元。并且保水村的综合目标考核也从“后进”成功嬗变为了“后劲”强势的兴隆第一村。可谓“硕果累累,信心满满”。

   遍地走“平息”钉子户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拆迁安置工作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它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也是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破与立的转换、新与旧的交替。近年来,保水村所涉及的重点工程兴隆湖、红星路南延线等项目,拆迁安置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由此引发的民间纠纷和个人、群体上访事件呈上升趋势,造成较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为切实维护拆迁群众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利益,保水村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召开座谈会、下村入户“遍地走”的实地调查、为民干农活、以心交心等方式,创造与村民接触的机会,反复给“钉子户”讲政策、拉家常,解决群众生活上遇到的难题,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添加助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的诚心、耐心和责任心,最终感动了保水的每一位村民,纷纷同意配合政府的拆迁工作,确保所辖16个社的拆迁工作全部启动,且现已完成了拆迁工作的三分之二。

   心贴心”才能“心连心

  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水村两委成员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党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的教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利益无小事”放在第一位,贾书记牵头制定了一对一的多项帮扶政策,希望村干部把保持先进性体现在扑下身子真帮实扶之中,努力做到帮扶的心意更诚一点、路子更实一点、行动更快一点、效果更好一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群众反映,贾书记亲自带领村委干部多次走村串户,对全村困难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找出脱困良策,带头调解群众矛盾、邻里纠纷,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同时,贾丽、陈思琼、赖钧凤3位支委成员还帮扶了5户人家,涉及社员9人。特别是贾书记以自己微薄的收入就帮扶了两户人家,切实解决了村上唯一的一名孤儿刘天赐的生活和学习困难。由此,广大村民也从自身所得到的实惠中,从村干部作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增进了对党的感情,有村民还对此作了如下概括:“党员帮民心贴心,群众和党心连心”。

  为全力融入天府新区建设,引领全村农民到市民的成功嬗变,贾书记凝望蓝天,胸有成竹。她说: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如果一味沿用传统的、僵化的、甚至一成不变的旧观念去认识、感知和对待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就会贻误发展机遇。因此她认为,作为基层干部,必须扩大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好角色转变,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继承和发扬好的经验、做法和观念。并且表示,根据天府新区“创新科技城”的总体规划,她将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农村变社区的发展新模式,做好招商引资和亲民服务工作,推动农业劳作向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繁荣社区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王文华)

      原标题: 后进”的保水村是如何激发“后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