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 成都将实现城乡一体和谐幸福

23.03.2016  12:15

  3月22日,成都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该市最新出台的《成都市统筹城乡2025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进行解读。该规划明确了成都市未来十年统筹城乡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成都将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和谐相融的幸福城市。

  六大发展目标打造大都市网络城市群

  成都市统筹委副主任屈松表示,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规划》分解出了六大发展目标。

  城乡形态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区,将基本形成1个特大中心城(双核)、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以及68个特色镇和200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组成的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联系便捷、城乡交融的城镇体系,形成“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大都市网络城市群。

  生产要素平等交换的集成创新区,将全面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基本建成。到2025年,各类农村产权累计交易额超过1300亿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5%;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面积年均增长5%以上;涉农贷款余额年均增长8%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过20万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超过2万人。

  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成果共享区,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居民享受均等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西部领先。

  社会治理科学有效的善治先进区,将实现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城乡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当场办结率保持100%,直接登记城乡社会组织超过2000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达标率达100%,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覆盖率达100%。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示范区,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5年,农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农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4万元/人;农产品加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60%;农产品众筹和网络销售比重达40%,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800亿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区,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城与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5%;森林覆盖率达41%、乡镇污水处理率达80%;生态文明社会风尚基本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深入人心。

  十大重点任务力保战略宏图实现

  为确保《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和六大具体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成都未来十年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将重点从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户籍制度、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十个方面着力。

  重点是盘活“三个资源”,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机制,建立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改革和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二是盘活农村金融资源,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方式,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三是盘活农村劳动力资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人力资源更加充分就业。

  到2025年,幸福美丽新村实现全覆盖,其中建成“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超过500个;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建设统筹城乡的示范片、示范镇;打造创新高效、标准品牌、生态安全、开放合作、幸福共享“五大新型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农村公共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大力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今年重点是全面推开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合理途径。探索开展农业设施设备、农作物、农产品等农村动产及其他财产抵押贷款,力争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累计额超过130亿元。坚持“建、改、保”相结合,成片成带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新启动“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