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辽问责背后有何真相?新华社披露最先报告的3名病例就诊细节

18.05.2021  09:34

  原标题:皖辽问责背后有何真相?央媒披露最先报告的3名病例就细节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消息,5月16日,安徽省、辽宁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分别增至7例、9例,目前此轮疫情的“0号病人”仍难以明确。

  同日,两省相继通报问责相关单位和个人,均提及首诊责任不落实等问题。根据通报,责令安徽六安世立医院停业整顿,对相关负责人予以处分、撤职、解聘等处理;擅自接诊发热病人的六安医师欧某某,被移交司法机关;辽宁营口李波诊所予以关停;给予辽宁省卫健委副主任、营口市副市长等人诫勉谈话;免去李红阳鲅鱼圈区副区长职务等。

  问责背后有何真相?为何两地首诊责任均落实不力?“新华视点”记者深入疫情防控一线进行了独家追踪。

   首诊责任落实不力,致防线“破口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医务人员要做好“守门人”,发现发热等可疑病例,要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并按相关程序及时报告、收治和转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首诊负责制,严格做好发热患者的登记、留观、核酸检测等工作。

  记者采访发现,本轮疫情中最先报告的3名确诊病例(张某某、李某某、吕某),在六安、营口就诊时,因首诊负责制落实不力,均未在第一时间被“发现”。

安徽省通报文件截图

  ——5月3日至5月9日,吕某曾在一影楼老板陪同下,到辽宁营口鲅鱼圈李波诊所就诊,但诊所并未按规定上报,诊所大夫、影楼老板均在后期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张某某5月6日晚出现发热,后通过熟人关系,绕过正常的接诊程序,到六安世立医院门诊部急诊科输液治疗。直至11日,她再次来到该医院住院治疗时,该医院才对其进行核酸检测。

  其间,拥有执业医师证书的欧某某,经熟人介绍,在妻子开设的一家儿童玩具门店内,擅自给张某某做治疗。

  ——李某某5月5日自述身体不适,5月8日到六安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

  接诊医生问她“可有发热”,她回答“不发热”,接诊医生就未量体温,随后对她进行了输液。

  李某某就诊时未登记真名,卫生服务站也没有接诊记录,接诊和治疗的过程都不规范。

   多环节多“哨点”失灵,让病毒传播有可乘之机

  基层反映,在过去一年多的疫情防控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群防群控”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但从本轮疫情的传播路径来看,确诊病例曾历经医院、小诊所、火车站、酒店等多个公共场所,这些环节却未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虽然在六安培训尚未结束时,张某某、李某某便已出现身体不适,但均未被“发现”。据安徽省卫健委副主任董明培介绍,截至目前,安徽省内所有感染均由六安摄影培训活动引起。记者从六安市卫健委了解到,这一培训是影楼内部进行,自5月2日开始,为期6天,每天参与培训人数约十几人。

  据流行病学调查,5月8日,李某某离开六安市时已出现发热,当天她乘坐网约车前往六安火车站,顺利乘坐D3058车次到达合肥南站,随后转乘出租车至肥西县,又顺利入住酒店。在其确诊后,当地已紧急通告寻找同车次同车厢的密切接触者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河北等地发生的疫情中就曾出现过医疗机构、诊所等基层“哨点”失灵的问题,有的曾到药店买药,有的先后多次到基层诊所治疗,却未及时上报,为疫情暴发提供可乘之机。

   筑牢防线堵漏洞,及时斩断传播链条

  基层反映,此次“哨点”失灵现象值得警惕,当前疫情防控的个别环节出现麻痹大意苗头,有的未能及时对发热患者进行登记和上报,有的不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有的公共场所测温“虚晃一枪”,都很容易为疫情防控造成薄弱点。

5月16日,六安市部分街区。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说,目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举措是完备的,关键是没有落实到位,尤其是一些基层小诊所的防控意识和执行力有待加强。

  疫情防控中,越“早发现”,意味着更早斩断传播链条。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吴浩曾多次实地指导过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他认为,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首诊负责”意识,在接诊中时刻保持警惕性,详细问询相关病情,未来可探索联网报告等长效机制。

  吴浩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核酸采样能力建设,包括在镇村卫生机构、个体诊所布设核酸采样点,培训基层采样力量,提高尽早、就近发现的效率。

  基层认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不能松懈,建议加强监管各环节疫情防控规定的执行情况。此外,专家们呼吁人们尽快接种疫苗,筑起安全屏障。

点击进入专题: 安徽本土疫情再起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