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疾师傅带出26名残疾徒弟
每天早上8点,通江县西门桥头的"残疾人专业理发店"准时开门营业,染着金黄头发的店主邓美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007年以来,这位外表洋气、内心质朴的农家女,历经左眼摘除手术、丈夫去世等磨难后,仍然自立自强,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免费教26名残疾孩子学会了理发、按摩等技艺,让这些孩子走出了一条自尊自强之路。
走进西门桥头这家整洁、温馨的小理发店,墙正中悬挂着"通江县残疾人美容美发培训点"的字样。店里12位店员中,除邓美外,有6名是聋哑残疾人,2名是肢体残疾人。伴随着轻松舒缓的音乐,店员之间都用手语交流。邓美说:"客人来理发,通常是我去问客人剪什么样式,再用手语转达给孩子们"。
来自春在乡的聋哑孩子张倩(化名),性格内向。2007年刚到邓美的理发店时常常以泪洗面。有一次,客人想剪平头,她却给人家剃了个光头,邓美只得向客人道歉、赔偿。事后,她没有责怪张倩,而是把自己的曲折经历讲给她听,让她住进了自己家里。如今,邓美已经成了张倩的“邓妈妈”,靠着“邓妈妈”教授的手艺,张倩每个月能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
邓美告诉记者,她带的26个残疾孩子都来自通江农村,现在有17人已能自主创业。36岁到理发店学艺的张鹏(化名),现在不仅成了家,还在县城东门独立开店;来自瓦室镇19岁的李天菊(化名),通过半年的学习,已经去了成都的美发店打工,改善了四口之家的贫困状况……
在外人看来,邓美是一个成功的女强人;背后的辛酸,却只有她自己才知道。邓美18岁时,独自一人到县城学理发。手艺学成后,她靠借的200元钱置办了装备,开始在青峪乡、板桥乡走村串户地为当地人理发。2006年,正打算开理发店的邓美却因为左眼患虹膜炎不得不进行了摘除手术。2007年,通江县残联得知她的情况后,帮助她到南江县的一个盲式按摩培训班学习。同年,邓美结婚后便开起了理发店。生活刚刚步入正轨,丈夫却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2009年,她的孩子出生仅58天,丈夫就去世了。就在那一年,邓美还坚持收了2个残疾孩子当学徒。“想到那些残疾孩子,就算家里压力再大,我也要坚持下去”邓美说。
7年多来,邓美的理发店已经成为了残疾孩子们的家。邓美把每个孩子的生日在日历上做上记号,一到生日就聚会一次;为了不让孩子们奔波,她专门请了一位保姆在店里给孩子们做午饭;有些孩子家在乡镇,不方便在城里租住,她就喊他们住在自己和弟弟的家里;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学习技艺,邓美独创了“理发手语”,几年下来,她将吹剪烫理染、美容、新娘妆、全身按摩等技艺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孩子们,然后再逐个把关“出师”。哪个孩子创业了,她都会送上花篮,还会用自己的影响力招揽顾客去学徒那里照顾生意。
“我还要朝着目标继续努力”,邓美说,“租一个面积大点的铺面,办一个30人左右的培训班,除了可以分担经济压力,还能帮助更多的残疾孩子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