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回忆李克强往事:去食堂路上背英文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李克强总理上任后作出的第一份报告。依法治国的执政思路,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让这份报告备受关注并获得好评。关注它的除了亿万普通中国百姓,还有李克强总理的大学同学们。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说,李克强的城镇化思路,思想萌芽可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李克强正是以与之有关的论文题目,拿下北大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主要起草人何山则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老同学的报告非常务实,很得人心,他把当年的务实劲头一直带到了现在。
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留在何山脑子里印象最深的是“依法行政”四个字。
谈法治 总理工作报告“依法行政”印象最深
提起何山,人们很自然地把他和“3·15”联系起来。他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主要起草人,是支持打假、买一赔一的著名民法专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斗士”一般的何山是李克强总理的本科同学,他们都是北大77级法律系的本科同学。
当时法律系还属于保密专业,北大法律系77级新生被称为“黄埔一期”。
作为法学专家,何山三句话不离本行。他坦言,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留在他头脑里最深的就是“依法行政”四个字。
“消减行政许可,大得人心。政府不应该去管的事情就不要管,交给社会。不该管的管了,不仅会滋生腐败,也会让政府形象受影响。政府只管宏观调控等大的方面就行了。”何山说。
何山表示:“行政机关的力量非常强大,只有这样才能把它放在法律的笼子里,避免它表现出野兽的一面。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必然的方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符启林是总理的北大校友。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反复仔细读了好几遍。
他的感觉是,所有内容其实都在强调,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行事。
符启林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把“依法有据”这个理念放得很高,要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依法行政。
学法出身影响总理工作作风
“用法律来约束政府权力,这个比以前更加强调了。”符启林说,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三次提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个理念是本届政府的最高理念。要达到公平正义,就要依法办事,政府不能脱离法律的监督。
在符启林看来,学法律的出身,对李克强总理的工作作风有影响。
符启林回忆,他在北大进修法律时,李克强总理毕业后,他还是经常回到学校,和同学、朋友一起探讨法律问题。“他的很多朋友都是法律界的,我们在一起开会时,大家总会提到李总理,谈到他的观点和理念,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所有人都很敬佩。”
符启林认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很强调改革,但突出了法律的重要意义,强调在法律允许下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了依法治军,这点也值得关注。
“李克强总理非常注重在法治基础上补短板,改变社会治理方式。”符启林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人民的监督,多次提及政府公权力要在法律框架内行事。这也说明,尊重法律,要求政府守法,是李克强的执政理念。
谈经济 总理对城镇化思考溯至24年前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李克强总理所作报告中有关2014年重点工作的第五部分,也是孟晓苏最关注的内容之一。孟晓苏是一位经济领域专家。他更多关注的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经济有关的部分。
作为李克强总理北大本科老同学,孟晓苏说,总理的“城镇化”思路不是“拍脑门”,思想萌芽可追溯至24年前。
“24年前,总理在北大读经济学硕士时就已经写出了这方面的论文。后来他读博士,又进一步研究,写出了相关的博士论文。”孟晓苏告诉记者,李克强总理正是以论文《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通过答辩,分别获得北大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孟晓苏说,李总理的这两篇论文都是挑战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刘易斯的观点“二元结构说”。所谓“二元结构说”,是指发展中国家必然是发达城市和落后农村并存的发展结构,刘易斯因为清楚地论述了这一结构,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时,李总理站在二元结构的角度上研究下一步发展。他的观点是建立三元结构,即农民进城,就地城镇化。这些都是他24年前的观点。”孟晓苏说,他本人与李克强总理共同的导师厉以宁,曾将他、总理以及另一位同学的论文汇集成《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
而李克强总理的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曾荣获中国内地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
当年论文谈城镇化思路清晰
就城镇化建设问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在孟晓苏的提示下,记者找到了李克强的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文中,年轻的李克强在城镇化问题上思路清晰。
文中提到,“中国工业以相当高的速度增长。然而,上述过程是与农村相分离的,中国农民实际上没有直接参与……由于采取了城乡分割的社会体制,特别是推行十分严格的户口政策,限制人口的自由迁移,使得农村人口不可能大量地流向城市。”
“工业的高速增长是用牺牲农业来实现的……其结果必然是,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极为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从而使农业人口的收入十分低下……中国农村不仅被排斥在工业化进程之外,而且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相对扩大了。”
孟晓苏一直很赞同老同学的城镇化思想,他同时表达了个人的看法:城镇化的核心是城市建设和农民进城。农民进城,首先需要解决农民的生存障碍。
“中国有1.6亿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工作,首先应该将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此外还要为其他愿意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条件,例如解决其子女入学和分享社会福利的问题。”他说。
谈态度 报告严谨务实像当年老同学
在符启林教授眼中,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他的为人性格与工作态度、治学态度一样,严谨、实际、尊重法律,直面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很简短,所说的都是很实际的话,没有空话、大话。”他说。
符启林认为,李克强总理务实、严谨的作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处处有体现。工作报告中不单单谈成绩,这一次,李总理非常坦诚地提出,公职人员不廉不勤、腐败,以及民众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目前都没有解决。
何山向《法制晚报》记者说起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表示,“老同学的报告非常务实,很得人心,体现了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精神。”
他不禁回忆起大学时光:“当年我是学校的党支部副书记,李总理是团支部书记。他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年轻人,原来在安徽凤阳当过大队党支部书记,那种在基层工作过的务实劲头,一直被他带到了现在。”
符启林也记得,他以前在首都经贸大学任教时,见到李克强总理给一位学者写的关于税收立法建议的批文。文中,李克强总理很详尽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通过这段批文,他深刻感觉到李克强总理依然保留着当年求学时的严谨、认真。
何山说,这种务实精神,“让我们相信这一届的政府能够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更加推向前进。”
相关报道 同学们眼中的李克强
李克强在外语上的勤学苦读让同班同学何勤华至今难忘:“小本的正面写英文,背面也写英文;去食堂的路上背,排队时也背。”
一次,李克强与同学何勤华一起听外国专家的讲座,专家反复讲到一个名词:canonlaw,何勤华被这个生僻的词语弄得云里雾里。李克强脱口而出,canonlaw就是教会法。“那次之后,我开始对他的外语水平感到钦佩。”何勤华多年后回忆道。
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李克强还翻译了1万多字的《英国宪法资料》。这本书后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采用;他翻译的《英国宪法史纲》,也由北大法律系打印,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何勤华在日记中写到此事,连连惊叹“克强同学真不简单”。
已故的宪法、行政法和政治学名家龚祥瑞的宪政课是北大学子的必修课。李克强的同学姜明安回忆,在龚祥瑞家的小庭院里,同学们经常和老师讨论政制。
在龚祥瑞的影响下,李克强也渐渐着重转向外国宪法和比较政治的学习,帮龚祥瑞翻译了《比较宪法与行政法》。龚祥瑞很欣赏李克强。他出过一本书《比较宪法与行政法》,在序言中提到的助手,第一个就是李克强。
李克强的同学陶景洲说,李克强虽然读的是法律系,但很早就对经济问题兴趣浓厚。“那时国门初开,同学中,应该说李克强是最早关注经济问题的。”
1979年,有门“国际商法”课程,几个同学跑到北京崇文门,去荣毅仁创办不久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实习,其中就有李克强;后来上“海商法”课程,李克强等人又去天津新港实地考察。“他可能认为学习经济法必须要懂经济,所以在图书馆借了不少经济和经济法的英文原著。”
文/记者蒲晓旭田北北张雷王婷婷
李克强总理报告中的数据
2013年成绩单
城镇新增就业1310
万人,创历史新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
2014年任务单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促进约1亿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城镇新增就业1000
万人以上
·专访人物·
孟晓苏:1992年进入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总裁、中房集团理事长;1998年房改课题组组长,保障房建设最早提议人之一。
何山:民法专家。毕业后一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现为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巡视员,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会长。
符启林:历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经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法专家等。
(原标题:报告务实很得人心“依法行政”印象最深用法约束政府权力强调法律范畴内改革 总理北大同学热议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