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推“本土化”才能服“洋水土”

24.03.2015  17:55

长虹欧洲公司电视组装车间,测试生产线捷克籍员工正在工作。

发现焊接有瑕疵,捷克籍线长当场要求焊工返工。

长虹捷克工厂生产线上的电视机。

长虹欧洲公司前高大的广告牌,从高速路上就可以看到。

  走进捷克

  跟着华西看布拉格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面积496平方公里,人口123万。它地处欧洲大陆中心,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两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布拉格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主要景点布拉格城堡: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城堡中有4处非常值得前往的景点:圣维特大教堂、旧王宫、圣乔治教堂和黄金巷。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旧城广场:被称为布拉格心脏,有80多米高的蒂恩双塔教堂和500多年历史的古钟等著名建筑。特色美食啤酒:捷克的啤酒价格比矿泉水和可乐都低,无论饭前还是餐后,或者小型聚会,捷克人餐桌上永远少不了的就是啤酒。烤鸭:和北京烤鸭不同,布拉格烤鸭鸭子的油全烤出来了,皮脆香,肉紧而不柴,反而多汁鲜嫩。用捷克独特的菜肴Knediky做配菜,口味极佳。烤猪肘:猪肘皮很焦,配上酸黄瓜、酸橄榄、西红柿、辣椒等,相当美味。

  3月18日上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办完事,廉永平驱车沿着高速路,返回公司所在地——捷克中部小城宁布尔克市。40分钟后,车窗外,丰田、富士康、斯柯达等工厂闪过。这是世界知名大企业投资捷克建厂的聚集地。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长虹欧洲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虹欧洲)的工厂,就与它们相邻。廉永平,34岁,长虹欧洲总经理。2002年7月,他从西安交大毕业就到了长虹,媳妇是绵阳人。这个80后年轻人说话做事富有激情,且老练睿智。2014年,长虹欧洲公司的年销售额达7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据:2005年,中国家电产业集体“出海”,欧洲是目的地之一。10年后,在5亿人口成熟市场的欧洲大陆上,长虹成为为数不多的存活下来的中国家电企业。长虹如何活在欧洲?廉永平说,从零订单到成功打入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盟主要国家的市场,长虹自有“独门秘笈”。

  激烈竞争中如何突围

  长虹决定“出海”开拓市场

  10年前,中国电视机产业现“出海潮”时,山西人廉永平刚走出大学校园不久。不过,他对国内电视竞争的“惨烈”印象很深。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家电业竞争日趋激烈。为维持生存或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间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争夺。面对微利,长虹高层开始思考新出路——走出去!通过市场探寻,长虹实行“多条腿”走出去,涉及产品、人员、资本和品牌等四个层次。“这其实是长虹国际化路线图,终极目标是要将长虹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廉永平说,其中,长虹在欧洲办厂,正是资本走出去的实践。当然,意识到“走出去”才有“生的希望”者,远非长虹一家。“当时,仅进军欧洲的中国家电业,就可能超过10家。”廉永平说,大家都知道,在国内拼得“你死我活”,最终可能两败俱伤。毕竟2005年时,国内电视机总销售量为4000万台,而全球销量为两亿多台。

  为什么选择捷克建厂

  地理位置加人力成本优势

  欧洲这么大,长虹为什么最终选择在捷克建厂?廉永平指着欧洲地图说,要论欧洲中心,捷克最有资格,斯洛伐克太靠东,匈牙利则太南。当然,看中捷克所处的地理位置仅是因素之一,长虹最青睐捷克的,还是其深厚的工业制造基础。“能与全球最优秀的工业制造业厂家作邻居,长虹当然要选捷克。”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人力成本优势,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企业争相投资捷克。捷克投资局的资料显示,目前,在捷克投资的中国大陆企业有5家,中国台湾地区企业22家,而韩国有几十家,日本则有几百家。“捷克全国人口只有1000万,我们心里很清楚,捷克市场仅仅是一块小蛋糕,而拥有5亿人口的欧盟市场,才是我们抢夺的对象。”廉永平说。2005年,长虹斥资3000万欧元在捷克拿地,其中长虹捷克家电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投资逾1000万美元,于2007年投产。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捷克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中国家电企业在欧洲自主投资设立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当时,长虹在捷克买地11万平方米。目前,仅使用了4万平方米。“按规划,是把长虹最强的电视产业放在这里,做强管理、渠道能力,剩下7万平方米,用于建设冰箱、空调生产线。

  “水土不服”走过弯路

  推行“本土化”迎来了转机

  2014年,长虹欧洲年销售额达到7亿元人民币。“目前,长虹是在捷克运营的最大中资企业。”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商务参赞程永如这样点评。不过,长虹欧洲在成长经历中,也走过弯路。2007年,一期工厂投产。和很多走出去的同行业伙伴们一样,在长虹欧洲公司,从总经理直至一线生产员工,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中国人的面孔。“原本以为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地管理公司,哪知现实发出了一张不及格成绩单”。面对这张成绩单,长虹很快找到了病根——水土不服。如何才能服捷克的水土?长虹决定推行“管理本土化”策略。在长虹欧洲的组装车间墙上,有一张工厂架构图。总经理廉永平之后,有四个中层管理岗位,然后又细分成5级多个岗位。“这张图上,除了我,其余岗位的人员来自捷克等欧洲国家。”10年前,抢滩欧洲的中国家电企业超过10家。目前,放眼欧洲,“存活”下来的所剩无几。“紧急采取本土化战略,是长虹能够在欧洲‘活’下来的原因之一。”廉永平说。

  如何管理“多国部队”?

  一部手机工厂运作尽在掌握

  目前,长虹欧洲拥有员工400人。如何管理好这支“多国部队”?廉永平晃了晃手机:“全在这里面!”原来,廉永平用了三年时间,打造出一个智能制造系统,从员工踏进厂区起,他的工作行为全都数字化存入云计算,只要手机能上网,廉永平对工厂的运作就了如指掌。甚至连吃饭这件事,廉永平都能用数字化“摆平”。3月18日,午餐时间,华西都市报记者在长虹欧洲的食堂看到一个LED屏,员工刷一下卡,显示“1”到“5”的阿拉伯数字,就能在橱窗领到相应餐盒。“西餐和中餐不一样,西餐要提前预订。在中国,是来了看到什么点什么,来晚了就点不到自己喜欢的菜了。”廉永平说,以工作日计,长虹欧洲每天为员工提供五种午餐。一周之前,员工通过网络预订下一周5天的午餐,食品公司接到信息,按部就班把饭菜做出来,不多也不少,杜绝了浪费。LED屏显示,3月18日,周三1号餐有38人预订,已有28人领走。“无论早来晚来,都能领到自己的预订餐,让每个人都满意,还没有浪费。”廉永平说,每个月底扣多少饭钱,系统一查就知,“我们有400名员工,如果没有这套系统,大概需要两个员工专门来管饭。”一位员工走来,持工卡在查询终端上一扫,LED屏便显示出他的考勤和用餐记录。

  研发“智能制造系统

  防呆设计确保可追溯不出错

  智能点餐系统,可不只是为了节约人手,以及准确扣饭钱那么简单。事实上,这套系统是长虹欧洲耗时三年,低调创新研发“智能制造系统”的一个缩影。在一个配件组装房,每个员工身旁都有一块电脑显示屏。两个数字,右边110,表示公司规定一小时需组装110个配件;左边115,表示该员工实际组装数,已超过规定工作量,数字呈绿色显示。如左边数字在99到110之间,也就是说90%以上不到100%的工作效率,数字呈黄色显示,提醒员工要加快进度;如果左边数字低于99个,那就是不合格,数字呈红色显示,需要改进。廉永平说,有这么一套系统存在,他无论何时何地掏出手机一看,就能对员工的状态一目了然,不需要专人督促。“员工知道有这么一个管控系统存在,都会认真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效率的同时,智能制造系统还能防止出错。例如,客户的门店需要不同型号、不同数量的各种电视,在备货环节,系统会自动校验备货的型号和数量是否与客户需求一致。如果员工操作失误,就无法扫描通过并进入下一环节,系统报错提示改正。从组装、测试、下线、物流再到售后,每一个环节都被数字化记录在案,不仅可以追溯,还能防止员工出错,因为一个环节出错,就无法进入到下一个环节,须改正后才能进行下去。廉永平说,这就是智能制造系统中的“防呆设计”。“所有信息,系统自动录入,不需要人去记,自动形成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报表。人只管连接各环节,工作就变得简单了。”廉永平说,这也是被欧洲高昂的人力成本倒逼出来的。在廉永平的计划书中,这套信息化系统还将“升级”,即向上游供应链和下游渠道销售两端延伸,把商业流程全部数字化、网络化。“等整套系统完成了,公司将从一个靠信息化管理的公司,变成一个生产电视机的信息化公司,这就是长虹欧洲目前‘低调’运行的工业4.0思维。”廉永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