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四川“厚植”工业新动能

29.08.2017  12:15
  近日,国内最大的交换机生产商新华三集团决定投资10亿元在成都设立研究院,聚焦5G技术和下一代存储技术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这是继之前规划总投资50亿元的云计算项目落户四川后,双方的又一次牵手。

  今年以来,四川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工业经济存量与增量共同突围,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出坚实步伐,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位于四川西南山区的攀钢集团,每天都有满载“百米钢轨”的列车源源不断向外发运,有的用到地铁,有的用到高铁,还有很大一部分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老国企病”叠加“钢铁寒冬”,攀钢一度被困至墙角,连续8年亏损。但有破才有立,近年来,攀钢一面淘汰300多万吨粗钢产能,一面调整产品结构,专注铁道用钢、汽车板及高端板材、军工及特钢等重点产品攻关,今年前5个月已经实现连续盈利。

  在工业传统行业比重达到70%的四川,推动攀钢这样的企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高成本、低效益向重创新、高附加值迈进,成为工业存量变革的关键。

  由此,一场以技术革新、设备更新、模式创新为内容的技术改造行动正在四川全面铺开。数据显示,上半年,四川完成技改投资3471.6亿元,增长16.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不断为动能转换蓄能聚势。

  新兴产业“新树长强枝

  跳出传统行业的“红海”,越来越多的四川企业还凭着对创新的专注闯入新兴产业的“蓝海”。去年9月以来,位于成都双流的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一直在加紧测试,这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新制式有望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与此同时,四川还有一批企业正在向“未来产业”聚焦。在成都高新区,“千人计划”专家康裕建教授领衔的蓝光英诺生物科技团队,已成功完成全球首例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在体试验。3D生物打印技术“成都研发、国内转化、全球推广”的布局悄然形成。

  以此为路径,四川不断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速拓展工业发展的新空间新机遇。数据显示,目前四川正在实施的500个工业和技改重点项目全部为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项目,其中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三分之二,高端成长型产业项目投资占三分之一。

  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说,得益于此,四川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在前十个经济大省中继续保持第一位,其中新产业新项目新产品贡献超过50%。

  “工业强基”走出新轨迹

  得益于雄厚的国防工业基础,军民融合成为新时期四川承担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的突破口。一批鼓励军民融合发展的先行先试政策相继出台,一系列承载军民融合发展的平台相继建立。

  在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催生的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形成国家级孵化器6个、国家级众创空间7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从5年前的不到1000家,发展到目前的10000余家,军工科技资源“富矿”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此外,四川在坚决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还提“一提一创一培”,即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目前,四川正加快核技术等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组建和运营,已建和在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的制造企业达150家,总投资110亿元。

  四川省区域发展与重大生产力布局研究智库首席专家杨继瑞教授认为,四川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通过政策链实现系统融合和统筹协调,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工业短板逐步弥补,产业后劲更加强韧。(记者 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