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合江县IT男放弃年收入20万工作 变身“黄粑哥”
邓永明在切块
黄粑出锅了
邓启明在包黄粑
邓启明检查黄粑质量
邓启明给顾客介绍黄粑
四川日报网消息 (记者 孔芒 摄影报道) 眼睛瞄准刀尖,右手紧握刀把,左手摁住刀头,屏住呼吸用力往后一拉,糯米团变成一根根“黄金条”。根据设好的尺寸,再轻轻一刀,“黄金条”变成一个个长方形的“黄金块”。“黄金块”包上黄粑叶,煮上一定时间后晾到一定温度,“邓黄粑”就可以供顾客品尝了。
“邓黄粑”是泸州市合江县尧坝古镇一个传统特色小吃。12月4日,记者在尧坝镇邓黄粑店,目睹了“少东家”邓启明制作黄粑的主要过程。整个过程,邓启明操作熟悉,完全看不出他做黄粑才一年时间。
硕士研究生邓启明先后就读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后,邓启明去了华为工作,派往印尼担任技术经理。由于工作努力,邓启明年收20多万元,成为一名IT精英。
2012年5月,邓启明父亲病故。考虑到母亲一人在家做黄粑孤单,便放弃了海外高薪工作,回家孝敬母亲,并继续父亲的黄粑事业。
“虽然我的专业和黄粑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我的工作经历和学到的知识对黄粑经营却有很大的帮助。”邓启明接手黄粑店后,对黄粑的制作原料和包装进行了很大改变:选用优质的东北糯米代替以前本地糯米,使黄粑的口感更佳香糯;在原有的红糖基础上加入冰糖,使黄粑的外观更晶莹剔透;用航天食品包装袋代替原有的塑料袋,使保质期延长同时提升档次;煮黄粑精确到秒。利用自己所学,邓启明在网上开起了直营店,并请了10多个工人。经过一系列的改变,黄粑的销售量比他父亲经营时增长了一倍。今年,邓启明已经卖出了30多万个黄粑。
“一块黄粑,要经过洗晾姜叶、浸泡糯米、晾干、蒸熟、打浆、熬糖、手工搅拌、再次晾干、切块、包扎、酣制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全手工完成。”邓启明说,虽然是手工作坊,但他却愿意守住这片纯正,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纯手工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