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杨树抗盐和耐受紫外线辐射重要成果 

05.12.2016  21:04

      近日,国际著名SCI期刊、Nature出版社旗下《Scientific Reports》期刊(IF 5.23)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学院姚银安教授领衔的植物生物学实验室题为“Moderate salt treatment alleviates ultraviolet-B radiation caused impairment in poplar plants”的研究论文。文章揭示了两种不同杨树种在盐胁迫和紫外线-B (UV-B) 辐射下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对于深入认识和挖掘杨树重要抗逆功能基因,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抗逆转基因杨树及优良木本树种资源的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通讯作者为姚银安教授,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马瑄。

      杨树作为木本植物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具有适应能力强、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等一系列特点,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被植物学家广泛用于研究。从2006年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全基因组序列发布以来,现在已有广泛的基因组资源可用于杨树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姚银安教授利用我国大西北地区特色杨树种——胡杨、新疆杨和俄罗斯杨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杨树抗逆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两种对盐分具有不同敏感性的杨树种——新疆杨(Populus alba.)和俄罗斯杨(Populus russkii)为材料,通过进行中等浓度的盐分胁迫、紫外线-B (UV-B) 辐射处理以及盐分胁迫+ UV-B 辐射处理,通过光合生理响应及胁迫应激响应发现在盐分胁迫和UV-B辐射的双重处理下两种杨树的胁迫应答明显增强,并且较单一胁迫处理下的增强幅度更高,从而有效缓解了胁迫条件对杨树造成的伤害。通过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在双重胁迫处理条件下,适度的盐分胁迫能够明显缓解UV-B辐射对杨树基因组DNA造成的损伤。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杨树耐受多种逆境胁迫的分子生理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利用抗逆功能基因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杨树提供了理论参考。

姚银安教授是我校引进的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270660)、西南科技大学人才引进项目(编号:13zx7116)、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编号:2014JQ0016)及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编号:15ycx091)的资助。

(刘芳池 编辑)(生命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