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通航产业给中国科技城插上腾飞的翅膀(一)
在政协绵阳六届四次全会众多的发言材料中,一份题为《关于加快我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发言材料特别引人注目。这份由民建绵阳市委提交的发言材料明确向绵阳市委、市府建议——把通航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把通航产业园建设作为绵阳“军民融合、创新驱动”的“一号工程”。材料中提出,不仅要把通航产业纳入科技城规划,而且要组织编制绵阳市通航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把绵阳打造成集通航研发、制造、维修、培训、营运、应急救援、飞行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通航产业综合基地。
通航产业,一个陌生却又与绵阳发展切近的话题记者在绵阳两会现场对几位任职经历在一届以上的委员采访后得知,加快通航产业发展这个话题在绵阳历次“两会”中,是第一次以专文提出来的。既然提到要加快发展,那么说明绵阳的通航产业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基础。即便如此,一个加快发展,使得这个话题更明白的摆到了更多的委员甚至市民面前。但是,通用航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通用航空产业具有什么特征?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对绵阳市“中国科学城”发展意味着什么?诸如此类问题,也一定堆积在了大多数绵阳干部群众的心头。要说开这个话题,以上问题无疑回避不开。那么,通用航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中国民用航空法》第145条的定义: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比较通俗的提法: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与飞行活动的广泛应用,通用航空在一些国家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乌克兰、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其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和趋势引领着世界通用航空的走向。
世界通用航空发展最完善的国家是美国,也是通用产业发展大国。目前美国在册的通用航空飞机大约22.4万架,而全球通用航空飞机总数约为34万架,占全球的比重为65.8%。其中活塞式飞机16.8万架,自制飞机19817架,近60%的通用航空飞机为私人拥有,其中约有2.5万架飞机由个人从事商业飞行,1.5万家企业使用通用航空飞机从事企业自身的公务飞行,另外约有8万架通用航空飞机从事社会公益性质的非经营性活动;美国现有飞行员超过70万名,其中通用航空飞行员约59.7万名,在役的运输飞行员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于通用航空;在机场拥有量上,全美约有5233个公共机场和14757个私人机场。除500个机场供运输航班使用外,其余大约1.8万个机场供通用航空飞机(含直升机)使用;在基础保障体系建设上,全美有近700个机场有塔台控制,有300多个机场为通用航空设置了监控雷达,可以监控飞机的互相避让和有序地在机场终端区域实施飞行。同时,全美约有180个飞行服务站(FSS),为通用航空提供气象服务、飞行计划服务,提供飞行支持和其他方面需要的帮助;而在国人更为关注的经济贡献上,通用航空对美国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通过产业链的相互作用,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航空科技的进步。根据美国公务航空协会(NBAA)的统计,2010年美国的通用航空对经济做出了1500亿美元的贡献,其4.5万家通用飞机制造商和1万多个零部件供应商共创造了150万个就业机会和530亿美元的净收益。
除了美国、加拿大、乌克兰这些传统航空产业大国外。和中国同列“金砖四国”的巴西,其通用航空产业在过去30年间保持了年均6%的增长速度。目前通用飞机数量为10417架,其中固定翼航空器10316架、直升机1101架,与民航公共运输飞机比例为24:1,通用机场数量2498个,通航作业飞行年度时间约1500万小时。
我国滞后的通航产业发展现状,意味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利益目前,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甚至与同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巴西相比,发展还相当滞后。然而,随着促进通用航空发展政策的逐步推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低空开放进程加快,社会对通用航空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需求空间增长巨大。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通用机场286个,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146家,其中,华北地区41家,中南地区27家,华东地区29家,东北地区16家,西南地区16家,西北地区11家,新疆地区6家。通用飞机数量由 2011年的1154架增加到1316架(其中直升机增长到43架,公务机增长91架)。
由于我国通用航空基数太小,目前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民航整体发展速度,更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虽然我国的商业航空已经跻身于全球第二,但民用航空行业结构严重失衡:我国通用飞机占民用飞机的比例只有13%,而世界民航发达国家的比例则为80%以上;我国通航机场占民用机场的比例为46%,世界水平是90%左右。同时,从飞行作业类别上来看,我国的通用航空飞行培训占有一半的时间。此外,其他飞行主要是传统的工农业作业飞行。私人公务飞行作业量还不到1%,该数字在通用航空发达国家为50%以上。以上的数据说明,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的巨大。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是历史等各种原因造成的。现在,通航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依然存在着。据绵阳市通用航空发展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爽介绍,这些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空域资源使用受限。长久以来,低空空域管制是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我国的空域管理模式是空军代表国家承担空域的管辖权,对空管委起决策作用的是空军作战部,民航空管部门仅负责所分配航路内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和指挥,大约仅20%左右的空域划归民航局管理。在低空空域管理方面,实行“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飞行管理办法,由空军进行全国空域管制,保障是由空军和民航共同承担,因此通用航空作业飞行计划的申报上涉及的部门多,限制多。特别是航行申请繁琐困难,通用航空作业使用空域 必须提前报批,“一事一议”,即使获准,审批时间少则3-5天,多则7天,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在1小时之内得到批准。
二是基础保障设施条件薄弱。我国通用机场数量少,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也不完备,通用航空在受理飞行计划服务、提供气象资讯服务、提供飞行情报服务、提供告警服务等各方面都处于空白或刚起步阶段。因此,通用航空飞行难以得到有效及时的飞行保障,特别是受空管、油料和机场等多方面制约严重,而通用航空作业点多,使用的机场较多,既要使用民用机场和大量临时机场,也要使用部分空军机场,有些保障单位视通用航空为额外负担,不愿接收和保障。
三是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我国通用航空业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比如通用航空适航、机场管理规章等不健全,在修建私人机场、私人直升机场和通航机场建设标准缺乏标准法规,建机场按运输航空机场的标准,往往造价大、投入多,制约了机场的修建,同时,现有机场利用率不高,也提高了机场收费,加大了通用航空企业的运营成本。
四是人才资源短缺。受制于培养体制,我国飞行员缺口长期存在,并且由于通用航空盈利能力差,导致优秀的飞行、管理、维修人才流向运输航空,造成了通用航空从业人员少、学历低、年龄大的现状。特别是在飞行员队伍方面,多数因企业经营效益不佳、作业环境艰苦、薪资待遇低于运输航空企业等,每年都有飞行员从通用航空流向运输航空,从而更加剧了通用航空飞行员队伍短缺的局面。
五是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国内飞机制造商多而不强,除了中航工业集团具有自主研发、自有知识产权外,大部分是由合资企业通过转包在中国进行组装和零部件生产,较少掌握核心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