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跨越发展大梁—德阳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纪实

07.11.2013  18:13

 

    位于川西平原的四川省德阳市2012年民营经济总量突破700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729.2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三,比2011年净增98.9亿元,同比增长15.5%,民营经济增速比全市GDP增速高2.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7%,比2011年提高1.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8.5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总量增量的69.3%。2012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国税收入118亿元,增长16.6%,占全市国税收入总额的58.82%;实现地税收入73.7亿元,增长7.6%,占全市地税收入总额的75.21%。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民营经济已占据德阳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已成为全市高位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半壁江山地位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在加快德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德阳市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全市经济格局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努力营造金融、政策、政务、法制、舆论“五大发展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5•12”特大地震给德阳经济造成重创;央企中国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遭遇金融危机、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冲击,经营亏损;辖区部分行业龙头企业有的开工项目“夭折”、有的管理不善长期停产、有的劳资纠纷激化。加之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增长、促发展形势一度非常严峻。困境中,德阳民企不负众望,攻坚克难,逆势上扬,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截至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民间投资486.1亿元,同比增长17.9%,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6.5%,成为引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亮点。全市登记各类个体工商户93426户,私营企业20918家,从业人数分别为11.8万人和26.5万人。全市个体工商户超过10万家。民营企业出口创汇、上缴地方税收、实现GDP、社会投资、社会就业五个经济指标,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85%、55.1%、64.4%、85%以上。全年全市经济实现两位数的增度,继续名列全省前茅,民营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据市工商联调查,今年,其会员企业四川剑南春集团等6家民营企业重大发展项目已被纳入全省七大优势产业;6个项目累计总投资达120.75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27.2亿元。民营企业正以强大的发展活力推动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快速运转。

                            优化服务助推发展

  德阳市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1358”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优化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努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助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位于德阳旌阳区的“德赛尔化工”坚持“科技领先,应用无限”的研发理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家普通化工企业成长为中国皮革化学品企业中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实力最强的公司之一。“我们能发展到今天,主要依托技术创新”,旌阳区工商联副主席、公司董事长彭先成说。德赛尔由普通化工企业到中国皮化基地核心企业的转身,只是我市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优化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民营企业由“大而全、小而全”向“专精特新”转变;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民营经济产品结构实现了质的飞跃。 

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6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全省排名第三。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8.1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0月11日,德阳市还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表彰了43户优秀民营企业、18户优秀个体工商户、3个民营企业发展先进单位、5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市委书记李向志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鼓劲加压,奋力争先,迅速掀起民营经济发展新高潮,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增创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工商联(总商会) 这个平台,一是积极向政府及部门建言献策,帮助企业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的扶持政策,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引导企业讲诚信建设,实现企业健康发展;三是通过培训,以行业商会为抓手,引进校企联盟(对接)机制,帮助、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市政协副主席、 市工商联主席张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