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领发展 产业带动脱贫——喜德光明镇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

25.04.2018  17:39

 

 

正在育苗的花卉

  近年来,喜德县光明镇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镇工作的最大的发展机遇,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融合实施,以最大的发展决心,最务实的发展魄力,聚焦镇域社会内生发展潜能和贫困群众稳定长期发展,瞄准区域禀赋,精准定向镇域社会发展方略,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提质转型,着力脱贫攻坚产业升级,换挡加速,坚持镇村一体化发展,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中心,以激发产业发展后发优势为先导,紧紧围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创新驱动区域产业发展,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贫困群众稳步增收,脱贫成效不断巩固,群众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持续提升农村发展后劲,以产业多元支撑发展,镇村特色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有效破解民族地区贫困乡村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弱,地方持续可持续发展无力等市场体量小、渠道窄,产不如人,量不如人,技不如人,发展能力不足,难发展,难持续等,有效脱贫长期发展可持续增收瓶颈。

  精准脱贫勾勒美丽乡镇生态发展路线图

  曾经的光明镇是一个以传统农业水稻、大麦、小麦、马铃薯、玉米、荞麦、燕麦种植为主,自耕自产自食,衣食足而安现状的典型少数民族聚居镇,对于商品流通,市场经济,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兴村,农业发展富民认知很少,对于经济双向循环,农业资本兑现,大市场现代产业交融发展趋势没有概念,发展安于现状,生产遵循传统经验,生活止于温饱即稳。

  近年来,光明镇党委政府以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突破口,着力土地这个生产发展核心,注重发挥农村党组织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核心推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规划引领、产业推进、项目带动的脱贫发展思路,制定了光明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发展措施,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撬动全镇各村农业产业发展这个大市场,大优势,以点带面,以业兴镇,通过光明镇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以产业效益辐射,持续带动镇域发展,群众长效脱贫发展,将乡村振兴嵌入农业现代化,镇村现代化发展之中,该镇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对镇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项目、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强基固本,加快产业发展基础工程建设,以发展养殖和种植业为主,贫困群众、党员贫困户优先入股,在12个村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并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各村依据各自资源优势因地特色发展,2年来,随着脱贫攻坚进程的加快、推进和深入,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镇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栋栋小别墅,一片片产业园,一处处独具彝族特色的森林康养彝庄,宽敞明亮的学校、民族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广场,农民变居民、农村变小区、山村变景区……,光明镇的蜕变和“现代化”转身,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光明镇位于县境内西北部,镇域幅员面积128平方公里,成昆铁路贯穿全镇,是一个典型的彝汉杂居区,下辖则果、啊吼、甘哈觉莫等12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和2个社区。地貌的多样性,气候的四季性,发展的多样化,产业的特色化为光明镇在脱贫攻坚战役和乡村振兴征程中褪却了同质化的僵硬发展思维,核桃、花椒、设施农业、高山中药材,花卉、畜牧、粮食,所能带来收益的农林牧产业均在这里融合发展,规模发展、精致化发展,科学发展、有序发展……

  产业升级,奏响农村跨越发展振兴冲锋号

  光明镇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镇村发展不平衡,高寒区、二半山及河谷平原区的不均衡发展,将脱贫攻坚延伸到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助推脱贫攻坚,为做到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抓细项目,光明镇将产业发展挂图作战,统筹推进,脱贫发展,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光明镇将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发展牵引,以乡村振兴为脱贫发展的持续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巩固、提升,脱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以全镇一盘棋的思维抓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科学分配产业要素。全镇成立1个专业合作总社,村级专合社作为子社,在镇专合总社的统领下,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科学规范化管理,彻底扭转以往各村专合社空有其表的发展状况。以实施项目支撑、科技支撑战略,切实解决资金短缺困难,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转变靠经验发展种养产业落后的思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服务业项目,在阿吼、丕约、则果、莫洛等高山彝族聚居村,实施林下套种和林下养殖模式,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每村均落实1村1基地的“千亩基地”建设任务。

  同时,坚持长短结合,以短效益为主。以种植露天海椒、秋白菜为主;在孙水河流域周边的新联、新喜村、光荣村、农光村等土地资源匮乏的村域,则重点发展餐饮、民宿、文娱等服务性产业,在新联村着重抓好设施农业提升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县城周边的马厂村、甘哈觉莫村、沙洛村、炭山村,科学规划发展餐娱一体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等产业。该镇以企业、村级组织、大户、党员代表为生产经营主体,将全镇所有农业从业人员都引入全镇大产业发展格局中来,通过优化分配方案,不断提高群众收入,同时以整合5类投资方式为抓手。引导经营主体开展直接性资金入股、土地入股、企业技术入股、企业良种入股、村民劳动力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投资模式,鼓励参与入股分红,以多种投资方式促进增加农民、贫困户的收入。该镇深化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电商平台、订单销售、“大凉山”品牌直供超市、精深加工、以购代捐、直销县内市场等6套营销策略,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有效科学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模式,显著优化提高改善产业发展方式,奠定全镇产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探索走出一条先行路。

  破而后立,破茧新生的现代化农业强镇雏形初显

  光明镇始终坚持农业产业优先发展,编制《镇域乡村振兴发展十年规划》,将各项建设内容要与脱贫攻坚工作相衔接,与脱贫摘帽后的巩固提升措施相结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并根据脱贫成效巩固需要和镇村发展工作实际,通过“专合社+党支部+企业+基地”运营模式,以村专合社为单位吸纳村民农户为社员,统合统筹管理和使用政策性项目资金、帮扶部门帮扶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和个人主体投入资金以及土地托管;明确落实分工,明晰职责权限,通过镇专合总社统一安排和各村子专合社申报发展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以实施政策项目为主导,立足现有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和市场需求,整合政策项目支持、资源比较优势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引进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入驻。镇专合总社理事会根据项目实施具体情况,确定投资入股方式和分配入股比例。优先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的比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专合总社、子合社和企业“三线”财务核算管理,建好收支台账,实施财务公示公开,阳光透明接受每名社员和投资者的监督,切实把每一分收益分配到人头上。同时,建立风险基金,使社员股东的合法权益和监督权得到有效的保障。积极对接各级涉农金融机构,规范业务统计台账,壮大金融支持的力量,实行联合增信,向各级政府申请加强社员联合增信方面的合作,以解决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困境,制定遵循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科学管理,从外部引进人才,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经营管理者独立行使管理权,对合作社股东负责,提高经营效率,避免了操作风险,防止腐败和损害股东利益的事情发生,全面架起政府、社会、企业、农民四级联合共建,共享共推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和发展监督体制。

  据了解,光明镇全镇共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530户2352人,通过两年来的精准脱贫现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退出,对于脱贫攻坚系统工程,光明镇党委政府有着清醒而具前瞻性的认识,始终以发展的眼光推进全镇工作,通过《光明镇产业发展2018-2020》发展规划纲要,能很直观的感受到镇班子对于发展的先见和远谋,我们将脱贫、发展、奔康三步走,系统化,一体化,既不割裂,也不画圈子,既抓全局统筹,也抓同步协调,关键是抓住产业这个核心,依据短中长三个时间维度,以产业来衡量全镇各项工作的成效。光明镇党委书记陈明华的一席话可以道出镇两委对于发展产业,振兴镇村的决心和信心,从这里我们能看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现代美丽文明彝区乡镇的明天。(记者孙泽)

甘孜县扶贫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产业发展后劲足。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任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着力拓宽产业发展路子和群众增收门路。在牧区主要发展集体牧场,建立“户为基础,集体牧场为主体,乡镇统一组织生产”的经营管理机制,建设牦牛、藏系绵羊养殖牧场基地41个,制定出台牦牛出栏管理办法,加快牧区产业发展。农区大力扶持集体经济,按照“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建立青稞小加工业、奶肉牛养殖、俄色茶种植、粮油加工等集体经济组织,新建蔬菜、黑青稞、紫皮马铃薯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扶贫与移民
把准乡村振兴脉络引领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厅
四川移动架信息“天路”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四川移动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