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安倍的极右“真身”
■ 人物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任内共6次参拜,中韩两国强烈反对,首脑间互访也一度中断。当年“修复”因参拜靖国神社而紧张的中日关系的人,正是安倍晋三。
而昨日,他也成为继小泉纯一郎后,在任职期间前往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
12月26日是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后的一周年。回望安倍的两次首相之路,作为日本著名的右翼和鹰派人物,他的做法体现出明显的“两面性”。
上个任期曾首访中国“示好”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5年首次以首相身份正式参拜,但因中方强烈谴责,次年放弃了参拜。之后,在首相任期内进行参拜的仅有桥本龙太郎和小泉纯一郎两人。
小泉2001年上任后,不顾邻国的强烈反对,每年都参拜靖国神社,共计六次,这导致中日关系紧张。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接任小泉当选首相,上任后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便是中国。
当时外界分析将安倍此访称为“破冰之旅”,认为这一信号明确显示日本新一届领导人希望打破中日关系僵局。安倍在访华的当月曾表示,日本曾经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害和痛苦,留下了种种伤痕,我对此深表反省,这一立场今后也不会改变。安倍当时对中日关系表态称,中国对日本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有益,他将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的关系。
只可惜,一年之后,人们还没有看清安倍外交政策走向时,他的第一次首相之路“因病”戛然而止。
出身战犯家庭的“危险人物”
作为著名的“鹰派”,在2006年至2007年短暂的第一任任期内,安倍晋三并没有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晋三出身于政治世家,是日本著名“右翼”政客,号称自民党内的“最右翼”。他的外祖父、日本前著名“鹰派”首相岸信介对他的影响最大。安倍晋三的童年基本上是跟随母亲洋子,在外祖父岸信介的身边度过。
岸信介是日本侵华时期操纵中国东北伪满政府的五大头目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被定为甲级战犯而锒铛入狱。1952年,岸信介获释,刚一出狱就大力鼓吹重整军备、再建“大东亚共荣圈”。岸信介任日本首相期间也曾多次发表强硬的反华言论。
安倍一直把岸信介当作榜样,曾经表示“幼年时所看到的外祖父的形象,成为我作为政治家的准则”。
在修改和平宪法、慰安妇、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敏感问题上,安倍一直非常高调。在东海油气田争端上,他曾经表示要不惜以武力维护日本的“国益”。
东京大学国际关系和法律教授高原明生表示:“按照传统的标准,安倍十分右倾,被称为潜在的危险人物。他从心底里是一个历史修正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
虽然此前他常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辩解,但在第一次日本首相的选举中,迫于周边形势的变化,安倍对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表现得很含糊而暧昧。
执政一年,右倾化“大动作”不断
2012年,由于日本上演“购岛”闹剧,中日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此时的安倍,正重整旗鼓,准备大选。
大选期间,安倍屡次表示对首次执政期间未能参拜靖国神社后悔至极,强调参拜的决心;去年10月,刚当选自民党主席的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并在自民党的竞选纲领中,明确表示希望在钓鱼岛常驻公务人员,修改和平宪法,赋予日本集体自卫权,大幅扩充军备预算,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等。
大选获胜后,开启第二任期的安倍“鹰派”作风愈发明显。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中日关系变得“更坏了”。
一年间,安倍抛出“侵略无定义”论,扬言欲修改日本政府关于发动战争和强征慰安妇的道歉反省;他身穿作战服登上编号“731”的战机,他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纪念日宣称“为历史自豪”。他打着所谓“积极和平主义”旗号,大肆扩充军备。今年底,安倍力推的“保密法”终于在日本国会获得通过,有分析称这将进一步扩大安倍的行政权力,在外交、安全、军事领域更加独断专行。
在外交方面,从年初开始,安倍频繁访问中国周边国家。有分析称,这是一种在外交上“围堵”中国的策略。本月,日本还召集东盟国家,在日本本土举行日本-东盟特别峰会。
安倍10月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表示,日本愿为全世界作更多贡献,而“贡献的途径之一是在亚洲抗衡中国”。
欲借“拜鬼”挽回支持率
在挑动邻国敏感神经的靖国神社问题上,今年4月春季例行大祭和10月秋季例行大祭期间,安倍献上了供品,8月15日的终战纪念日则自费献上了“玉串料”(祭祀费),但均未前往参拜。本月26日,他终于前往靖国神社进行参拜。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指出,安倍参拜,虽然很突然,但并不令人意外,这是他的本性使然。得到了日本右翼势力支持的安倍,一直以来都有“靖国神社”情结。另外,安倍参拜不乏提高支持率、迎合右翼选民的考虑。日本出台《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后,不同民调均显示安倍支持率下跌了10个百分点左右,达到其执政以来最低。“此次参拜,不乏借此来挽回支持率的考虑,是一种试探。”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