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校“捆绑”控辍保学 壤塘学生娃虫草季不逃学了
四川在线消息(桑木周 四川日报记者 徐中成 文/图) 6月16日上午,海拔3500多米的壤塘县上杜柯乡中心校传出琅琅读书声。在三年级一班教室里,全班34名学生认真地听藏文老师谢让扎西讲课。“现在正是上山挖虫草的好季节,每年学生逃课缺课现象很严重。”谢让扎西说,今年虫草季,他班上一个学生都没少。不只上杜柯乡,壤塘县其他11个乡镇的乡村学校也是如此。这是壤塘县大抓教育的结果。
每年4月至8月是壤塘县的虫草、贝母季,一些家长认为挖虫草、贝母比读书重要,很多牧民都会带着学生娃儿上山挖虫草、贝母。在上杜柯乡中心校当了十多年校长的王国华向记者透露,2012年,学校只有100多名学生,一到挖虫草、贝母季,就剩下20多个学生。
“要甩掉‘国贫县’帽子,就必须从教育抓起。”为此,从2012年起,在壤塘县委书记严华提议下,壤塘县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发展大会。县委书记、县长要与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针对学生挖虫草、贝母耽误学业的现象,壤塘以“县、乡、村、学校捆绑方式”,强化“控辍保学”责任, 同时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宣讲国家免费教育政策、读书改变命运的身边故事,引导农牧民群众重视教育。王国华告诉记者,这几年,全校老师和乡、村干部联合成立工作组,定期到农牧民家中宣讲,目前学校已有学生257人。
从2013年起,壤塘县还建立名誉校长制度,39名县级领导兼任各学校的名誉校长或名誉副校长,每年为学校办几件实事。
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是城关小学的名誉校长。见城关小学教学楼没有防护栏,就专门安装防护栏;学校没有校医,专门为学校配备固定的校医。壤塘冬天很冷,张德发就与严华一道,找爱心人士募捐,给全县5000多名学生统一做了套藏装。
如今,城关小学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并成为当地有名的藏汉双语学校。壤塘县还争取了1亿元资金,今年3月在岗木达乡尕日寨开工建新学校。
今年春季学期,壤塘县实施“学农基地”工程建设。学校所在的乡政府提供一亩左右的土地,供每个学校学生使用。为留住优秀教师,壤塘县制定教师终身从教奖励办法,对获得“壤塘县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每月给予200元骨干教师津贴。
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已成为壤塘县干部群众的共识。目前,全县有14所中小学、27所村级幼儿园,在校学生达57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