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迷雾后的武则天:杀女争宠?史书恐有“加料”
北大史学博士孟宪实还原历史迷雾后的武则天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骂名最多、争议最多、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武则天究竟是否亲手扼杀血脉?袁天罡是否断言其“若是女,后当为天下主矣”?她是否又真是倚狐冶之术,抓住李治的心而一步步登上帝位……
昨日,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孟宪实做客 “金沙讲坛”,在2个小时的讲座里,孟宪实解开历史和政治所炮制的一个个 “烟幕弹”,给听众们勾描了一个不同“面孔”的武则天。
她不冷血
武则天当时已成功诞育数子,也非常得李治的欢心,所以她与王皇后的竞争已分胜负,不必扼杀自己的骨血
她懂权术
当年唐太宗已得知“唐三代后,武氏昌”的“秘密”,为保大唐国祚赐死李君羡,武则天为李君羡恢复了名誉
她有真爱
武则天,惟一的靠山就是李治。二人在感情上是真爱,在政治上是盟友,李治自然就更加宠爱武则天
迷雾一
亲手扼杀小公主?史书恐有“加料”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众多,如冯宝宝版、潘迎紫版、刘晓庆版以及近期热播的范冰冰版。人们对于武则天狠辣的印象都有一个依据——亲手扼杀自己的骨血、小公主,然后栽赃于王皇后。那么,历史的真相是否如此?
对于此,孟宪实有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当时的武则天已成功诞育数子,也非常得李治的欢心,就这两点而言,武则天与王皇后的竞争已分胜负,她不必冒如此风险、做如此大的牺牲去陷害王皇后。而且,此前武则天已生有数子,此时再添一位小公主,她和李治的感情则会更加牢固。没有朝中重臣团队支持的武则天,她惟一的依靠就是李治,而小公主就是加深和稳固这层关系的纽带。所以,她不应该在局势有利的情况下做这样大的牺牲。”
孟宪实以史为证举例。《唐会要》只记载有“暴卒”,《旧唐书》也没有武则天扼杀的记录。而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对于小公主之死,描写得越来越详细。“孟宪实认为,《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过分真实、过于详细的描写极可能是后世的加工,而加工的原因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
迷雾二
唐三代后,武氏昌?这是“君权神授”之作
提及武则天,其传奇之处便是袁天罡的“若为女,后当为天下主矣”的相面说。在诸多以武则天为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剧里,袁天罡、李淳风都曾以相面、夜观星相的桥段来渲染这一“女主说”。
“关于这个‘唐三代后,武氏昌’的说法其实是后来武则天称帝登基第二年以后才有的,其中有两条线。一条线索是唐太宗时期的武将李君羡之死。”孟宪实解释说,在武则天登基第二年,一名在贞观时期因谋反被下令杀死的李君羡后人给武则天上书,称他们爷爷的死与武则天有关。他们称,当年,唐太宗已从李淳风口中得知“唐三代后,武氏昌”的“秘密”,又于偶然间得知李君羡的小名叫“五娘”,为保大唐国祚便将李君羡赐死。“武则天获悉后下令为李君羡恢复了名誉。”孟宪实认为这是武则天为自己的帝位加上了“君权神授”的意识形态。
另一线索在《旧唐书·袁天罡传》里有提及,袁天罡在途经利州(今广元)时,当时任利州府都督的武士鑊(武则天之父)曾请其到府中为家人看相,而看到还是幼儿的武则天便说:“必若是女,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主矣。”对于这一细节,孟宪实认为与当时官场禁忌有极大矛盾:“在古时候,地方官员是严禁结交江湖术士的,这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那么,时任利州府都督、且朝中势力早已势颓的武士鑊又怎么敢让袁天罡给自己家人相面?而且还被人知晓,写进了《旧唐书》?岂不是不想活了。”
迷雾三
狐媚偏能惑主?武则天和李治是真爱
侍奉父子两代帝王,从佛门还俗,最终成为女帝……武则天的真实经历,比小说还跌宕起伏,因此也更为自己众多骂名里留下“狐媚惑主”一条。骆宾王所写的檄文里便称其“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而描写更为详细的野史也多称,是武则天主动勾引了李治。
“武则天登基称帝,是历史的种种偶然造成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也可以从中做出一个判断,武则天不论情商还是智商,都是不得小觑的。如果说她‘狐媚惑主’,那么在唐太宗时期,武则天为何十余年都是等级最低的才人?为何唐高宗李治却对她宠爱有加?”孟宪实认为:“皇上的意愿才是关键。”他分析说,武则天入宫实则是唐太宗李世民安抚太原元谋功臣的一个政治举动,对武则天并无多少宠爱。
孟宪实说,而李治之所以宠爱武则天,首先,李治与王皇后的婚姻只是一个政治婚姻,双方毫无感情基础,而与武则天则是“自由恋爱”的结果。
另一方面,从朝政而言,王皇后有着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的支持,故而,王皇后在李治面前也是颇为颐指气使。武则天则是“小鸟依人”,无任何势力支持的武则天,惟一的靠山就是李治。李治想要从“宰相集团”手里夺回实权,武则天想要自己的靠山更加稳固。二人在感情上是真爱,在政治上是盟友,李治自然就更加宠爱武则天。 ■天府早报记者郑其摄影李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