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禁小麦出口 专家称对中国直接影响“约等于无”
5月13日,印度再次发布小麦出口临时禁令。到5月16日,国际粮价上涨了6%,5月17日,再一次上涨2.4%。国际粮价的上涨,固然并非全部因为印度的禁运,但这一举措所释放的信号,确实加剧了人们对国际粮食贸易的担忧。 相关报道>>《印度禁止小麦出口,再度敲响粮食安全警钟》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但出口量极少,只占全球出口量的4.25%。2021年,印度出口小麦仅有613万吨,对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直接影响有限。而且,印度出口的小麦,绝大部分流向了孟加拉国、阿联酋和斯里兰卡等国,其他国家份额极少,出口到中国的,更只有1650公斤。
那么,印度禁止小麦出口,究竟会对国际粮食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又是否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中心执行副主任聂凤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春,详解印度禁运小麦背后的因由。
▲2022年4月19日,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小麦收获的场景。图/新华社印度禁运非首次,时间或不会太久
新京报:印度临时禁止小麦出口,这样的做法是首次吗?
聂凤英:近年来,印度其实已经多次禁止粮食出口。在2008年、2010年、2011年,当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的情况下,印度均出台过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2020年,受疫情影响,印度也曾限制大米出口。
新京报:印度此次禁止小麦出口,是什么原因?
聂凤英:此次禁令,或出于内外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印度国内通胀高企,粮食价格上涨明显。印度统计部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至7.79%,为近8年来最高水平。粮食价格上涨成为印度通胀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升级、新冠疫情叠加极端气候影响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也是印度临时禁止小麦出口的原因之一。印度发布的公告指出,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已经威胁到印度及周边国家的粮食安全。 相关报道>>《俄乌冲突将导致全球粮食危机?专访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学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海外中心执行副主任聂凤英。受访者供图新京报:从过去的经验看,这样的禁令,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王永春:关于出口禁令的持续时间,一方面要看国内外粮食价格变化趋势,另一方面也要看印度国内各方力量的博弈。就目前来看,俄乌局势、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下,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世界粮食价格上涨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印度有持续实施禁令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小麦出口禁令的实施,必然抑制印度国内粮食价格,这也正是其实施禁令的目的之一。然而,印度国会14日批评了政府对小麦出口发出禁令,称这是一项“反农民”的措施。显然,小麦出口禁令的实施,不利于印度农业集团的利益。实际上,2011年印度曾对棉花实施出口禁令,但由于禁止出口棉花会导致印度国内棉花收购价下跌,决定一出台,立即遭到了印度农民和棉花产业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国际上指出,出口禁令不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等,印度当年的棉花出口禁令,从发布到取消仅过了一周。印度此次的小麦出口禁令,同样遭到国际国内有关各方的反对,其能持续多长时间仍需拭目以待。
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出口实际很少
新京报:印度是小麦生产大国吗?为何他们的禁令会引发如此反响,印度小麦的生产情况如何?
王永春:印度是全球小麦第二大生产国,小麦产量仅次于中国。2021年,印度小麦总产量达到了1.0959亿吨,我国总产量为1.3695亿吨,两国是世界唯二突破了1亿吨大关的小麦主产国,合计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30%以上。
新京报:为何印度小麦这么多?
王永春: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公顷左右。印度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富,为小麦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近十年来看,印度小麦的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小麦单产449斤/亩,相较于2011年(378.6斤/亩)提高了24%,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远低于我国小麦单产水平(2020年766斤/亩)。未来,印度小麦有望进一步增产,但具体表现还将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新京报:印度小麦主要出口到哪里?
聂凤英:印度的小麦出口十分集中,绝大部分出口到亚洲国家。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印度小麦出口合计613万吨,出口到孟加拉国的就达到367万吨,占总出口量的60%。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阿联酋和斯里兰卡从印度进口的小麦分别为48万吨和43万吨,各占7.8%和7%。
新京报:也就是说印度小麦禁运,影响的主要是这些进口国?
聂凤英:不止如此,出口禁令之前,印度其实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产品出口。2020年印度小麦出口102.7万吨,2019年更只有23.4万吨,都远低于2021年的出口量。随着全球粮食供应格局的变化,作为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的印度,曾计划进一步扩大小麦出口,抢占世界市场份额,并已陆续开始与埃及、土耳其、伊朗等国就出口小麦进行谈判。因而出口禁令的发布,除了影响传统的孟加拉国等印度小麦进口国外,对这些原来依赖俄乌小麦而转向印度的国家来说,也同样会产生影响。
印度不出口小麦,会影响我国吗?
新京报:印度的小麦禁运,是否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聂凤英:在直接影响方面,对我国的影响几乎可以说约等于无。首先,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自给率较高。2021年我国小麦总产量达到了13694.6万吨,同比增加269.6万吨,增长2%。多年来,我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小麦完全能够自给,每年少量进口的一些小麦主要用于品种调剂。其次,印度在国际小麦出口市场所占份额很少。虽然印度目前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但其绝大部分小麦用于本国消费。印度2021年的小麦出口量仅占全球的4.25%。最后,我国从印度进口的小麦很少。2021年我国从印度进口小麦为1650公斤,相对于我国971万吨的小麦进口总量来说无关痛痒,其直接影响约等于无。
新京报:直接影响几乎没有,是否意味着仍有间接影响?
聂凤英:确实如此,禁运引发的社会经济效应,会对我国产生不利的间接影响。一方面,印度小麦出口禁令进一步推高了国际粮价,提高了我国粮食进口成本。当前,俄乌冲突正在严重影响乌克兰的小麦出口,在往年,俄乌两国小麦出口占全球总量的1/3,但自今年2月冲突升级以来,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已飙升40%以上。印度在此情况下突然禁止小麦出口,将让全球小麦市场供应短缺矛盾更为突出。5月16日,CBOT小麦主力合约开盘涨停,涨幅5.95%,报每蒲式耳12.47美元,17日收于每蒲式耳12.77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30美分,日涨幅达2.4%。另一方面,印度小麦出口禁令释放一定博弈信号,不利于我国周边政治环境的稳定。印度在发布小麦出口禁令的同时,又表示“印度政府致力于满足印度、周边邻国和其他脆弱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需求”,在印度中央政府批准下,其可以应其他国家政府的要求出口一部分小麦。而埃及供应和内部贸易部长阿里·穆萨利希(Ali Moselhy)也表示“印度的出口禁令豁免了包括埃及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如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指出的,谁掌握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印度此举无疑是将粮食出口作为了一项政治筹码,对缺粮国产生一定心理影响,从而为印度谋求更多的国际和地区话语权。
中国小麦可自给,进口多为品种调剂
新京报:我国小麦进口情况如何?
王永春:小麦作为中国的两大口粮之一,长期以来自给率很高,但同时也会进口一部分小麦,以作为满足国内需求的有效补充。近年来,我国小麦进口不断增加。2019年,进口小麦320.48万吨,只占配额的三分之一。主要以高端优质小麦为主,用来调剂品种余缺。2020年,小麦进口量达到838万吨,同比增长140.2%,占小麦进口配额的87%,到2021年,小麦进口量达到971.1万吨,略超过进口配额,占小麦进口配额的101.4%。
新京报:我国小麦进口,主要来源于哪些地方?
王永春:我国的小麦进口来源较为集中,大部分来自澳、美、加等国。2021年,我国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进口的小麦分别为273.6万吨、272.6万吨、254万吨和141.6万吨,占比分别为28.2%、28.1%、26.2%和14.6%,四国合计占我国小麦进口总量的97%。此外,近年来,我国逐步增加从中亚地区及俄罗斯等国的小麦进口,2021年从哈萨克斯坦、立陶宛和俄罗斯进口的小麦分别为17.9万吨、6.6万吨和4.9万吨,合计占到剩余的3%。
新京报:既然我国小麦可以自给,为何还要进口?
王永春:一方面是源于国内市场结构性调剂余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存在战略性需求。首先,从市场角度来看,国内制粉消费对优质高等级小麦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国内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消费的不断增长加大了对饲用小麦的需求。其次,从粮食战略属性的角度来看,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俄乌冲突难见终端,粮食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抬头,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我国基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而未雨绸缪,适度加大小麦进口,这是为了改善国内粮食储备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补足优质小麦短板,推进专用小麦育种
新京报:进口小麦多用于调剂品种,当前我国小麦的品种丰富性如何?
王永春: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尖的过程。在人多、地少、水缺,但优质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要稳定粮食产量,就需要用足用好种质资源,培育出更多突破性小麦良种。我国过去没有自主培育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品种,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小麦和水稻一样,在品种种源方面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我国小麦品种培育大致经历了抗病稳产、矮化高产、优质高产、高产广适,到目前的多元化五个阶段,主产区也经历了8次至9次品种更新换代。我国的小麦育种工作在一年两熟的生产制度下,利用有限的光、热、水、土资源,支持和引领小麦生产持续发展,育种水平国际领先,种子的自主率达到100%,口粮绝对安全,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春。受访者供图新京报:从现在看,我国小麦的优质品种种植情况如何?未来有何方向?
聂凤英:随着当前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优质专用麦的种植比例不断提高。重点产区有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其中河南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达到1350万亩,比上年的800万亩增长近70%,小麦结构更加合理。但同时,我国小麦育种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不足,育种同质化严重,派生品种占比较高,原始创新品种少等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小麦育种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在先进育种技术应用方面,我国目前也只有“点”的应用,仍然缺少“面”的普及。因此,虽然我国小麦品种众多,但当前优质专用麦仍有很大缺口,需要从国外进口一部分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我国《“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在3.5亿亩以上,产量2800亿斤以上,要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持续优化品质结构。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我国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能力必将大大提高。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微博更多解读
点击进入专题: 今日热点精编 印度禁止小麦出口引发全球关注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