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安居扶贫让群众“居者有其屋”

12.08.2017  20:03

 

近年来,南部县把扶贫安居项目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好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确保农村贫困群众“搬得出、建得起、住得好、能致富”。

五改三建

农房旧貌换新颜

8月7日,记者来到龙庙乡尖山子村,村里绿树环绕、池塘点缀,宽阔的村道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宽敞整洁的农家院落内,脆香甜柚树、核桃树等随风摇曳。

以前下雨出门很不方便,到处都是泥,现在通过县上的支持和帮扶,入户的便道硬化了,骑摩托出行,人、车都不沾泥。”说起“五改三建”工程,村民王玉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过去,王玉树一家居住在老旧的土砖房中,厨房低矮破旧,厕所紧邻着圈舍,昏暗潮湿,过道上还堆满了杂物,环境可谓“脏乱差”。今年3月,村里实施“五改三建”,他家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不仅自来水、水冲式厕所等一应俱全,而且家门口还通了水泥路。

通过对村里大部分农房实施‘五改三建’工程,现在大家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尖山子村第一书记程建华告诉记者,该村组织村民改造了庭院、厕所、厨房、入户道路等,在房前屋后栽植了核桃树、橙子树等,对生活垃圾进行了统一处理,让村民的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

如今,全村多数村民的庭院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圈厕全部分离。”程建华说,该村还对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建起了村文化活动室、村民活动广场,建成了“褚橙”柑橘产业园150余亩。村容村貌的改善不但为村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为彻底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南部县坚持把“五改三建”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功能分区、完善合理”的思路,为贫困群众改危、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园(小庭院)、建场(小养殖场)、建路(入户路),帮助1.2万余户群众改造土坯农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危房改造

群众住上“暖心房

当天中午,记者走进碾垭乡金龟庵村贫困群众罗焕香家中时,她正坐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罗焕香家是村里的D级危房改造户,按照相关政策,她家改造后的房屋面积约为80平方米。

我家原来住在土坯房里,每逢下大雨就发愁,现在政府给我们盖了新房,连菜园地都考虑好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住在改建后的砖房里,罗焕香笑容满面地指着房前的小菜园说,“多亏党的好政策,没花一分钱,没操一点心,就从以前的土坯房搬进了现在的砖瓦房。

为解决老人的“住房难”问题,去年初,该村“两委”帮罗焕香递上危房改造申请,经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和全体村民大会决议,以及张榜公示和乡镇现场审核、报县里审批后,罗焕香家被纳入危房改造名单。

由于老人没有建房能力,金龟庵村驻村工作组担起了为老人修房子的重任,搬运砂石、比选施工队、督促施工进度和质量等。经过3个多月的忙碌,老人就搬进了新居,住上了“暖心房”。

该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南部县把农村危房改造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以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为突破口,组织成立专班,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让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截至目前,该县按照“建房政策统一、流程统一、模板统一”的原则,确保了农村安全住房建设推动有力,8317户脱贫户危房改造全面竣工。

扶贫搬迁

让脱贫更有底气

记者来到雄狮乡西安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现场,只见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串联起民居,村道两旁500余亩无花果苗木长势正好。记者沿着水泥路来到最靠近山脚的一套楼房,刚从地里回来的贫困群众唐永明正在家中洗菜做饭。“今天去给园区的无花果除草,我也准备种上1亩,明年就能挂果,交给合作社销售。”谈起脱贫,唐永明信心满满。

告别穷山沟,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点居住,这是不少老百姓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该村第一书记杨俸应告诉记者,2016年,该村共有10户、38人申请易地扶贫搬迁,按照房屋结构安全、功能配套完善的标准,目前已全部建成入住。

该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该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完成2335户、782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该县坚持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充分围绕水路条件好、现有住房相对集中、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乡镇场镇等选址,并严格规范本人申请、自我承诺、签订安全责任书、发放告知书和竣工验收报告的“四书一报告”程序,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

张枥 李果 曹伯同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