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南溪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情况调研

25.10.2013  17:37

 

当前,民营经济作为南溪迅速崛起的经济类型,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正在成为实现南溪梦――“两个率先”实现、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通过深入民企和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对民企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以求找到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症结,为区委区政府有效决策提供参考。

一、南溪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溪借助区位优势,挖掘沿江文化,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实施“企业服务提升年”等活动,使南溪民营经济步入了一个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新时期,其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2012年,全区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1197户,注册资金达203980.00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50.75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居全市第3位。从行业分布看,已形成四大类产业集群,主要是以徽记食品、天成酒业等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以恒旭集团、蓝天纸业为龙头的轻工产业集群;以红光特化、五粮液制药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含生物制药)集群;以南山机械、四方射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等;从科技实力来看,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

二、南溪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软环境建设问题。一是全区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氛围不够。当前,轻视民营企业的观念仍然存在,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有些部门在对民企的服务、扶持上也缺乏主动性,不愿亲商,不会扶商。二是部分职能部门大局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政务服务大厅,虽然在全市率先实现“两集中、两到位”,对外来企业实行“一窗受理、全程代理、并联审批”全程跟踪服务。但是,政务大厅的服务功能还够不强大,有些部门对窗口授权还没有完全到位,审批当事人不能实现就地审批;个别单位甚至不能保证每天有人在窗口服务。

2、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一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不高。目前,民企业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应有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管理技能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在发展战略上,也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其内心深处仍然是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那一套,对自身企业所涉及的整个产业行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二是民营企业管理亟待提高。当前,家族化管理是我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该模式老板能人文化严重,管理粗放,高管职业化程度不高,除徽记食品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接轨外,其余普遍存在基础管理薄弱、现代管理理念缺失。三是用工难,人才缺乏。全区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走人现象颇多等,没有形成人才优势,人才缺乏也是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主要阻碍之一。

3、企业集群问题。目前,南溪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框架虽已形成(食品、轻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但企业集群程度较弱,园区内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

4、民企融资问题。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企业家们最为头痛的事。据调查,这其中既有银行信贷规定的限制,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一是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直接融资的能力;二是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困难;三是企业资信等级偏低,缺乏良好的资信信誉,银行贷款难度大。只有少数发展规模大的企业能够达到银行融资的条件,其余大部分民企只能依靠自我原始积累和民间借贷,民间融资虽然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融资成本高,融资周期不稳定,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和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推进南溪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次级突破发展战略,几乎将所有地区放在同一起跑线上,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大潮已经涌动,区域竞争可谓千帆竞发。区委、区政府深刻把握形势、审时度势、凝聚各方共识,确立了“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南溪要率先崛起建成小康,必须有要创新意识和超前理念,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期,营造宽松环境,推进民营企业强势发展,改写南溪经济板图。为此,笔者建议,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深化全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观念转变的深度。能否正确认识“民营经济”,是相关职能部门能否主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因此,在全区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认识的宣传,旗帜鲜明地树立关心民营经济、关爱企业家的导向,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富民经济、强区经济”的理念,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2、狠抓环境建设,打造民营企业发展首选地。当前,区域竞争,说到底是环境的竞争,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当今区域竞争的“软实力”,哪儿的环境好,企业就“飞”向哪里,资金就“流”向哪里。  南溪要在川南城市群中率先崛起,实现凤凰涅槃,在环境建设上要进一步立足“三大变”,即交通变畅,产业变强,服务变优。

交通变畅,这是企业选择落户南溪发展的基础条件。当前,南溪境内通行可谓畅通无阻,214个建制村,村村畅通,通畅率达100%。境内及周边,有宜南快速通道、宜泸、宜乐等多条高速公路贯通,公路、水、陆、空交通畅通无阻,通江达海,完全可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目前,应抓住四川发展交通枢纽的历史机遇,加快民企投资通道建设,让入南的企业通道更加宽广。眼下,应抓住宜宾市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之机,抓紧早日建成罗龙、九龙滩作业区,以降低企业货运进出成本,进一步夯实基础条件,让更多的企业来南投资。

产业变强,这是企业看重发展的配套环境。近年来,南溪是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无论是民企的规模还是在产业链的打造上,南溪都走了其他区县的前列,这是实施工业强区,强力推进民企发展所取得成果。目前,南溪的产业集群正崛起,但联度不高。当前,南溪应进一步引导民企做大做强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加快配套产业的形成,并在能源、电力、污水处理厂、通讯、土地、资金等基础要素上预以保障。相信,有眼光的企业定能在这里发现新商机。

服务变优,这是企业看重发展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环境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企业和投资者评判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好坏,最直接的感受是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当前,南溪政务环境虽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但还应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在服务上用心,在效能上提速,在行政审批上减环节,进一步完善政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努力营造高效、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

3、提升素质,是造就南溪民营企业家的根本。民营企业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其素质提升既是企业家自己的事,也是政府的事。对民营企业家而言,除了要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等基础素质方面强化体态健康和个人操守意识外,在知识素质、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等核心素质上要加强学习修养、提升个人魅力,特别是要在战略规划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上多下功夫,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新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另外,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建立完善相应服务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力度,助企业家提升素质,引导他们加强战略研究,让民营企业家一人决策现象向团队运筹转变。

4、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引导民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南溪民营企业除徵记食品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接轨外,其他基本上是家簇式管理的企业。关于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利弊说法不一,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其管理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事实上,判断一种管理模式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效率。民营企业在其发展初期,这种管理模式不但是适合的,而且也是有效的。相反,如果每个企业不顾自身情况,都生搬硬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无疑如削足适履,效果适得其反。基于此考虑,南溪民企应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立足企业自身实际,要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跳出家庭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加快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

5、着力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程度。一是抢抓发展机遇,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当前,我省正在实施次级突破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处于深刻地变革之中,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有利时机和难得机遇。南溪应以白酒、豆制品、畜产、蔬菜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打造出能够支撑南溪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二是充实产业集群三要素,找准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切入点。产业规模、集聚空间、分工协作是产业集群的三要素。南溪要重点抓好白酒生产、豆腐干制造以及畜产品、蔬菜的深加工,增强内部关联度,力争形成“小产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合作”、“小集群、大作为”的格局。三是培育知名品牌,提升技术水平,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对徽记食品、三江榨菜等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对其进行着力打造和全方位扶持,尽快创出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

6、加快融资体系建设,破解融资瓶颈。一是建立完善融资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加快我区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健全公共信用服务体系,开展金融信用评估,定向发布信用企业名单,提高民营企业信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金融机构要探索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理财水平。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税收支持,鼓励发展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引导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以多种形式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我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在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融资服务、管理诊断、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法律咨询等方面,全方位为中小企业服务,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建议区政府适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及培育发展成长性良好的小微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