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房子去创业:信心源自“眼光”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黄泽君) 6月3日,成都信升斯科技有限公司正举行一场小型的面试,总经理吴雷磊拿着十来份简历,仔细查看。倘若一切顺利,这场招聘后,公司团队将会扩大到上百人。
100个人,不算多。但在吴雷磊看来,这却是公司驶入良性运转轨道的体现——作为全省PM2.5等环保参数监测系统的研发者,信升斯已小有名气。
不过,在吴雷磊的心里,那些卖了房子投入研发、发不起工资、喝着二锅头到天明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
产品再“牛”,仍会碰壁
2008年,吴雷磊从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卖掉了父母给他买的的房子,拿着44万元卖房款,吴雷磊准备与3位伙伴一起创业。“我们有技术,能做出好产品,趁着年轻,就想闯一闯。”吴雷磊说。
商量之后,他们将目标定位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那段时间,吴雷磊和伙伴们“闭关”一门心思做研发。大半年后,一套从生产环节到员工都能实现信息化的“全能管理系统”出炉。
但接下来的情形谁都没料到。“挨个去敲企业的门做推销,不间断地跑了两个多月,差不多80多家吧,没有一家要。”吴雷磊回忆。
投入了20多万元,倾注了团队每一个人的心血,第一个产品就这样“打水漂”了,发不起工资,同行的伙伴连房租都交不上。“那段时间心理压力特别大,觉得对不起朋友。”
一个初夏的夜晚,吴雷磊和伙伴们坐在街边,喝着二锅头,看着车来车往,开始分析原因。你一句,我一句,“短板”逐渐清晰:“我们只埋头做产品,以为大而全的管理系统很棒,但却忽视了企业的真正需求,而且之前从不跑市场,贸然拿着产品上门,谁会掏钱买?”
“要转变方向,不能拿着产品找市场,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产品。”吴雷磊说。
尊重市场,这是制胜砝码
彼时已是2011年5月。产品没有市场,两个伙伴先后离职,信升斯面临生死考验。怎样才能“活下去”?吴雷磊决定从基础做起。
“我们开始给企业做网络运营维护,这是产业链的最低端,但却能带来稳定的收益。”吴雷磊说,凭借科班出身的优秀技术,这次很快就“敲”开了门。
吴雷磊招了不少技术员,每家企业派员工驻场维护,为公司赢得了基本的生存空间。与企业接触,也成了他迈向市场的第一步。
一次与客户的聊天中,吴雷磊了解了“环保信息化”的概念。“这是一个趋势,但在2012年,政府部门采集环保参数,甚至还需要人走到监测站去抄数据。因此,业内对监测系统全自动化的需求很迫切。”吴雷磊说。
切口找到,接下来就是执行。这一次,吴雷磊分了“两步走”。一方面,由团队的核心研发成员做产品,另一方面,开始提前介入市场推广。“告诉客户,我们正在做这个东西,几家合作得好的客户企业也开始帮我们宣传。”
很快,吴雷磊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省上将通过招投标寻找监测全省环保参数的软件开发公司。公告发布之时,系统的研发已基本完成。
几乎是一拍即合,信升斯研发的全自动传输数据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招投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490万元的购买资金。2014年10月,信升斯的空气监测系统被安放到全省各地,用于官方环保数据的采集。
这是被吴雷磊称作“里程碑”的事件:有了资金,更有了口碑。
技术支持,逐渐拓宽领域
这次成功,给团队带来了信心,不过吴雷磊却淡定起来。“软件行业的更新换代特别快,要走在市场前列,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持续发展。”
新的“起点”,信升斯选定了“智慧社区”。“基于社区,利用互联网做线下的商业,市场前景不错。”吴雷磊说。
“试点社区的用户需要下载APP,然后即可缴纳水电气费,另外,还能获得社区周边部分商铺的购买优惠券。”吴雷磊说,这只是初步的实践,下一步将利用就近原则,通过银联,联合社区周边的商家,以优惠折扣外加简单配送,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吴雷磊心中理想的画面是:社区居民在办公室或者路上,打开智慧社区的APP,看到蛋糕店的折扣,预定一个,下班回家就可以去自提;来不及买菜的白领,可以在蔬菜市场选好菜品,定好时间配送到家门口……目前,信升斯已经与四川银联以及贵州银联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成都温江以及贵州贵阳部分社区试点打造“智慧社区”。
新的挑战和下一个成功的机会,正在路上。
点评:
技术安身 市场立命
在电子信息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信升斯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每一个创业者都有激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握住关键。
关键是什么?对于信升斯来说,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而市场则是最终的生命线。
不同于创意产品,软件公司的产品,重在用户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再好的技术也不能脱离市场需求而存在。因此,产品的设计,必须基于用户的需求出发,并让达到这个需求的过程“又快又好”。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好的技术更要用在市场最迫切需要的方向。练好技术,足以安身;看准市场,方可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