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认定第二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19.06.2014  19:27

四川日报网消息(记者 江芸涵) 记者6月19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成都理工大学“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21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第二批 “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稀土钒钛碲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

去年启动实施的“四川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提出,到2017年,四川将建立50个左右“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集聚和培养一批创新拔尖人才,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成为创新驱动和多点多极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9月,该省认定了首批13个“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加上今年的第二批,全省目前有34个“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据悉,第二批的评审认定遵循“2011计划”的总体精神和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重点支持符合“国家及我省和区域急需、水平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要求,具有解决重大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机制体制改革基础和取得明显培育成效的协同创新中心。重点支持围绕四川高端现代产业、七大优势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重点区域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

此次认定的第二批协同创新中心,面向一线重大需求,体系建设更加完善,重点支持建设的领域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交通装备(高铁、航空、汽车)、新能源及装备、战略性矿产资源、国土资源及城镇化、地质灾害防控、新材料开发、化工新技术及装备、生物技术、重大疾病、粮食安全、金融安全、边疆安全、中医药产业化、健康产业及养老、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等。

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要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大与省内外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单位的协同力度,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实质性贡献,全面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第二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1.肺癌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等)

2.中国西部重大脑疾病与脑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等)

3.核心电子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等)

4.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等)

5.川粮丰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等)

6.铁道运输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等)

7.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等)

8.新材料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等)

9.中国高铁国际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等)

10.石油天然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石油大学等)

11.针灸经穴效应协同创新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等)

12.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成都理工大学等)

13.会计功能拓展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等)

14.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泸州医学院等)

15.大数据与智慧信息系统协同创新中心(电子科技大学等)

16.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石油大学等)

17.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四川旅游学院等)

18.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等)

19.大数据分析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等)

20.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等)

21.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西南科技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