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奠基者王曾礼教授因病去世

29.03.2014  08:32

  四川在线记者毛逸

  昨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其官网上发布讣闻,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呼吸病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的奠基者之一,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曾礼教授于27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

  从医执教近60年,王曾礼教授一直是中国西部呼吸病学事业的代表性人物,直至重病在身,仍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用亲人的话说:“他这一辈子都献给了他最爱的医疗事业。

  学生忆

  工作

  最新医学成果做成PPT给医生们讲课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浆洗街华西国际小区,这里是王曾礼教授生前居住的地方。王老的灵堂外,摆满了花圈,灵堂中央的王老遗像目光安详,露出淡淡的笑容。

  由于王老的女儿正在从美国赶往成都的途中,许多王老的弟子、同行聚集起来,为王老料理后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易群教授介绍,王老是因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导致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逝世的。“老师直至病重,都一直在临床的第一线工作着。”弟子罗凤鸣动情地说,老师几乎每年都在顶级的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去年11月,老师还曾到华西医院呼吸内科给医生们讲课,将近一年来国际上呼吸内科领域最新医学成果做成PPT,与大家分享。

  独特“小字条”教学爱到学生门诊“串门子

  王老的关门弟子、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呼吸专科王刚教授印象里,老师平易近人,和蔼亲切,“每次我们跟老师探讨啥子问题,他都会手写字条,告诉我们去看哪篇文章,找哪本书。”王刚记得很清楚,字条虽短,但书名、作者、文章标题,就连出版的年代等都写得清清楚楚,其中不少还是最新的科研文章,王刚坦言,这些年下来,从老师那里接过的小字条不下百张。

  王刚开始看门诊后,老师王曾礼也时不时过来“串门子”,“还是会有小字条,上面写着推荐给我的书,有时候还会带几本最新的杂志。”书和字条常常是装在一个小口袋里放好,“怕耽误我们工作,经常言简意赅说两句就走了。”王刚的门诊每周一次,“老师几乎天天来,直到去年9月份,身体差了,才没来。

  精通英法德多国语言出国还是学生的“翻译

  回忆起王曾礼生前选学生的要求,所有的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英语要好。

  王刚至今记得自己当年面试时,老师现场考查他的英语能力。“许多最新的临床科研文章,原文都是英文的,为了跟紧最新的医学发展趋势,好的英语功底是很重要的。”王刚理解老师的苦心,但是,当老师随便翻开了一本希氏内科学,随便翻了一页,挑出来一段英文,让他边读边现场翻译,王刚不免还是有些紧张,“好在,测试有惊无险地通过了。

  后来王刚才知道,老师王曾礼不仅精通英文,还精通法语、德语等多国语言,“其实老师的日语也很不错。

  对于老师的语言天赋,在和同学聊天时,王刚还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师兄跟着老师去德国开学术交流会,全程都是老师在当德语翻译呢。

  妻子念

  柔情

  “我身体不好,洗碗刷盘都是他包揽

  灵堂的一角,一位身形瘦削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她一直由亲人搀扶着,脸上挂着泪水,她叫王良芬,是王曾礼的妻子,两人一起走过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

  “他这一辈子都献给了他最爱的医疗事业。”王良芬用虚弱、哽咽的声音小声说着,“走得太突然了。”两人相识于医院,是一对令人艳羡的 “医护伉俪”,“后来我的身体不好,他就从不让我做家务活。”在家里,王良芬负责炒菜做饭,但是打扫卫生、洗碗刷盘这些事情,都是王老一人包揽,“就连他自己的衣服都是他自己洗的。

  王良芬说,在学生眼里,王老是一个敬业严谨的好老师,而在她眼里,他更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好丈夫,可是这次,他却失约了,他曾经承诺她,今年成都开通了直飞旧金山的航班,他就再带她一起去美国看女儿,“6月11日航班就通了,可他却走了。

  微博达人

  低调“阿医生”300余篇微博心系患者

  新浪微博上有一个叫做“阿曾子”的微博,而博主正是王曾礼教授,没有华丽的配图,甚至没有专门的头像设置,他自称“阿医生”、“阿专家”。

  2010年12月16日开通至今,399条微博大多与王曾礼教授看过的门诊病历、见过的患者有关,有幽默的调侃、有诉说的无奈,更有冷静的思考。

  有人这样评价他:“一位一直在写科普的著名专家,一位一直喜欢直抒胸臆的著名专家。”就连在对待微博的态度上,王曾礼教授也直言不讳地回答:“我写微博,主要把我在日常看病过程中从病人或其他同行们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我的感想或不同看法发送给人们,希望我们互动讨论,从我医生的角度谈医生的观点。也许有时会无法控制情绪,冒犯一些人,但我的出发点是希望年轻医生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随所谓权威。看病没有什么权威,各人有各人的经验。

  一个心愿

  再版“诊治错误分析”留给学生“最后的作业

  采访结束前,王刚教授说,老师生病时一直挂念着一件事,“他希望把他多年前曾经出版的一本书再版一次。

  那本书叫做《临床常见病诊治错误分析》,针对广大基层医院中目前存在的若干治疗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是一本贴近日常临床工作的书籍,“老师觉得这本书对医生的借鉴意义很大,之前已把相关资料的U盘交给我保管,但我当时没有太在意。”讲到这里,王刚叹了口气说,等他忙完这一阵,会尽量完成老师留给他“最后的作业”。

  ■微博节选

  无须 诉苦

  中秋节,微博上许多在第一线值班工作的医生们,都在诉说辛苦……作为一个老医生的我,对此深表理解和同情,代表广大病人向你们表示感谢。不过……我认为你既然入了此行,就应该有这个准备,无必要诉苦……”

  可怜 病人

  我没有听说什么可以从支气管镜里打治疗结核病的药,但是昨天有个病人来……医生叫她每星期要做支气管镜并且打药进去,每次需要几百元……我说医生啊,你能不能可怜可怜病人吧,不要再想方设法整病人整钱了。”

  ■人物简介

  王曾礼

  193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后分配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工作至今,先后在传染科、呼吸内科担任助教、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

  王曾礼是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两次担任大内科/内科教研室主任,先后担任四川省医学会呼吸病专委会委员和内科专委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国务院海外和平志愿者医学顾问,《中华保健大典》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卫生部统编教材 《内科学》、《诊断学》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