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一个中国传统村落的古风畲韵

22.12.2013  12:32

中新社宁德12月22日电 题:一个中国传统村落的古风畲韵

作者 吕巧琴 叶茂

明清古民居、宋代古官道、明代古村道、古溪道、四方井……古韵十足的青瓦、石墙、石道,与青山、竹影交相辉映,如画般呈现一个藏身于海拔350多米山坳中的“中国传统村落”——上水畲族村。

福建霞浦县崇儒畲族乡的上水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目前较为少见的纯畲族村民聚居村寨,全村165户720多人。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进古老畲村,感受了其浓厚的古风、畲韵。

漫步村中,只见村寨依山沿溪而建,干净的山石村道,曲径通幽,时而传来远处的犬吠;座座古民居保存完整,袅袅炊烟徐徐升腾;穿村而过的溪涧潺潺流淌,三两孩童沿溪边石道蹦蹦跳跳,逗鹅嬉戏,撒下一串串稚嫩的欢声笑语。

村寨传统民居中,石屋寨风格十分独特,石村道,石围墙,灰瓦屋顶,木板隔间,穿斗式结构,悬山顶或歇山顶,是传统畲族村寨石文化的典型代表。

据霞浦县文体局文化博物馆馆长吴春明考证,上水村约有古民居60座,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年间重修扩建2座,具有历史保护价值。

在一座清代古民居内,穿着畲族传统服饰、58岁的蓝寿其正坐在厅堂编织畲族花斗笠,一根根细长的竹丝在他手中灵活来回穿插。“编一个这样的斗笠,通常要花上5到6天的时间,我也是刚学两三年。”蓝寿其指着墙上编好的花斗笠说。

具有民族特色的畲族花斗笠,从材料破竹到染色喷漆需40道工序,以做工精细、设计考究、美观大方而闻名,是畲族姑娘出嫁时的嫁妆;畲族妇女外出赶集或走亲访友时,也常带上花斗笠。

斗笠上方的云头、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种美丽花纹,引人注目。蓝寿其告诉记者,畲族花斗笠是祖先传下来的技艺,至今已有数百年,不能外传。

闽东就我们这里会做这种花斗笠,可是懂得编的也不多了,村里一名80岁的老师傅,如今已卧病在床。”蓝寿其说,他和村里几个人都是老师傅后来收的徒弟,今后他也打算教些徒弟,将这个畲族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在上水村,除了畲族花斗笠,这里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畲族民俗文化,有“二月二、三月三”畲族歌会、三月三做“乌米饭”、清明节吃“春菊糍”、四月八包“菅时粽”、九月九打“糍粑”等,还有畲族服饰、刺绣等手工技艺。

近年来,上水村致力于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畲族古民居进行“原汁原味”的修复,力图呈现一个典型的原生态畲族村寨原貌。目前,《上水村村庄规划》、《上水村民族特色村寨、生态博物馆景观概念规划》已完成,畲族斗笠制作技艺、畲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也列入了“宁德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9月,上水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为这个特色生态畲寨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一个集花斗笠加工、畲族服饰陈列馆、对歌台等于一体的畲族文化展示馆,将于明年3月开建。畲族民间业余表演队在计划筹办当中,立足畲族饮食特点的畲族特色大餐正在开发,大面积种植果树增加收入、打造观光菜园项目等一系列规划均正有条不紊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