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蚕业“十件实事”

06.01.2016  13:05

  1、提质增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根据中国纤维检验局发布的桑蚕干茧质量公正检验信息,在广西、四川、江苏、浙江、云南、山东、重庆、江西等8个主产省中,四川蚕茧综合质量名列全国前茅。

  2、绵阳市涪城区创新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着力推进土地流转、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规模化发展、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实现了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3、蚕种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蚕种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管实现全覆盖,自主研发的“芳绣×白春”、“川山×蜀水”等优质新蚕品种受到行业认同,推广数量迅速增加。

  4、果桑产业加速发展,面积突破10万亩,桑果产量达到4万吨,销售收入实现2.8亿元,果桑产量和质量位列全国第一,德昌县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果桑之乡”称号。

  5、蚕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取得进展,通过正确引导、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新增一批蚕桑家庭农场、蚕桑业主、蚕桑专业大户、蚕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蚕桑户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6、全省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在兴文县召开,会议提出当前蚕桑产业发展要与精准扶贫战略相结合,要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相结合,要与“一路一带”战略相结合。

  7、各地积极开展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推进蚕桑产业模式创新,桑叶茶、桑果酒、桑果饮料、桑果干、桑枝食用菌、桑叶饲料等一批新产品产销量快速增长。

  8、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体系设施与机械研究室成功研制出两款智能型自动化小蚕饲育机,实现养蚕环境温湿度智能调控和消毒、给桑全程自动化处理,显著降低养蚕劳动强度。

  9、省、市(州)、县各级财政继续支持蚕桑产业发展,第三批省级蚕桑项目在西充、游仙、冕宁、普格、宜宾、资中、武胜、大竹、井研、安岳等10个县实施,蚕桑进一步向优势区域聚集。

  10、柞蚕产业被列入省和部分市蚕桑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巴中、达州、广元等市积极开展柞蚕试验示范和地方标准制定,探索养蚕技术和产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