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18.02.2016  10:28
核心提示:“十二五”时期,是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两个跨越”的重要阶段,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挑战,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四川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十二五”时期,是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两个跨越”的重要阶段,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挑战,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四川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在全国“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四川经济增速放缓,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四川省委、省政府精准发力,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四川省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表:“十二五”时期四川省主要经济指标 
  2010年2015年“十二五”年均增长(%)
常住人口(万人)8042.08204.00.4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7185.530103.110.8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2482.93677.34.0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8672.214293.212.7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6030.412132.610.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3.3
三次产业结构14.4:50.5:35.112.2:47.5:40.3 
人均GDP (元)211823683610.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13582.025973.713.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6884.813877.71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154612620511.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50871024713.7


  注: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2010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2015年为城乡一体化调查数据。 

  总量迈上新台阶。2011年,四川跻身全国“两万亿俱乐部”,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1026.7亿元,2015年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达到30103.1亿元,用4年时间再上一个万亿台阶。占全国GDP的比重明显提升,由2010年的4.2%提高到2015年的4.45%,提高了0.25个百分点。GDP总量在全国各省(市、区)的排位由2010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2011-2015年,四川GDP年均实际增长10.8%,增速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

  人均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四川省人均GDP超过两万元,2013年超过三万元,2015年达36836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6%。与全国差距逐步缩小,从2010年的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9.3%提高到2015年的74.6%,提高了5.3个百分点。

二、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五年来,四川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需结构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14.4:50.5:35.1调整为2015年的12.2:47.5:40.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非农产业比重则从2010年的85.6%提高到2015年的87.8%。非农产业中服务业加快发展,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比差距由2010年的15.4个百分点缩小到2014年的7.2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业态发展迅速,网上零售日益活跃,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5.3%。产业发展转型坚持扩增量、调存量,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增加值比重分别达7.9%和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增加值比重分别达7.8%、6.0%和3.7%;高技术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占比达12.5%。2015年,41个工业行业中增加值居前十位的行业占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1.4%。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6.0%提高到60.7%,提高了4.7个百分点。投资主体多元化,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2015年民间投资13964.2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8%;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13.8个百分点。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常住人口82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69%,比2010年提高7.51个百分点。 

三、运行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五年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提高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狠抓发展质量,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1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两千亿元,2014年突破三千亿元,2015年达到3329.1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9.1%提高到11.1%,平均每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企业利润不断增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由2010年的1661.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44.0亿元。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15年,四川单位GDP能耗下降7.25%,“十二五”累计下降25.24%。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05%,“十二五”累计下降38.98%,均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保护。2015年末,四川省有自然保护区169个,有湿地公园43个,森林覆盖率达36.02%。 

 四、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五年来,四川全面启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了成都经济区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市州经济追赶发展。成都市首位优势突出,2014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2015年达10801.2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占四川省经济总量的35.9%。市州间追赶发展势头喜人,2011年6个市州首次进入四川省“千亿经济俱乐部”,改变了多年来成都市一枝独秀的局面,2015年14个市州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占四川省市州个数的2/3。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都经济区一马当先,2015年经济总量达到19126.4亿元,超过“十一五”末四川省经济总量,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1.3%;2010年,川南经济区经济总量不足三千亿元,到2015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达到5221亿元,年均增长11.5%;川东北经济区从2010年的278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979.3亿元,年均增长11.1%;攀西经济区年均增长10.6%,川西北经济区年均增长10.0%。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2015年,四川省183个县(市、区)中有110个县(市、区)GDP总量超过100亿元,比2010年增加46个。

五、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 

  五年来,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稳定增长,工业主导地位仍然突出;服务业发展加快,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农业生产稳定。粮油产量稳步增长,粮食产量由2010年的3223.5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3442.8万吨,增加了219.3万吨;2015年油料产量307.4万吨,比2010年增加38.9万吨。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677.3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年均增长4.0%,增速比“十一五”时期快0.6个百分点。随着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及“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农村住房建设等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15年,有效灌溉面积273.4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18.1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400.2万千瓦,是2010年的1.4倍。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084.9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增速比全国快3.7个百分点。传统优势产业增长较快。2015年,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增长,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最大,比上年增长1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1%、12.3%和10.0%。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2015年,汽车产量是2010年的10.2倍,年均增长59.2%;白酒产量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0%。 

  服务业发展加快。在金融、交通、旅游业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服务业发展加快。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132.6亿元,是2010年的2.0倍,年均增长10.3%,增速比全国快1.9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3.2倍,年均增长1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2010年的2.0倍,年均增长9.0%。快递业快速增长,2015年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末的7.4倍和4.6倍,分别年均增长49.3%和35.6%。 

六、需求稳步扩大,“三驾马车”持续发力 

  五年来,四川省消费市场活跃,民生工程、安居工程等投资力度加大,“三驾马车”持续发力。 

  投资增势强劲。深入开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加快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投资稳步扩大。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973.7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8%。2011-2015年五年投资总量是 “十一五”时期的2.4倍。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2015年房地产投资4813.0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0%。 

  消费市场稳步扩大。成功举办“惠民购物全川行”、“旅博会”、“酒博会”、“茶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消费内生动力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3年突破万亿元,2015年达13877.7亿元,是2010年的2.0倍,年均增长15.0%。2011-2015年,16大类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全面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年均增长24.7%,家用电器类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3%,家具类增长26.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5%,汽车增长13.8%。旅游业加快发展,2015年旅游入境人数达273.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210.5亿元,是2010年的3.3倍。

  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成功举办西博会等大型对外开放活动,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104.4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515.9亿美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9.5%。 

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民生持续改善 

  五年来,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民生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05元,2011-2015年均增长11.3%,增速比GDP快0.5个百分点;2011-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7%,增速比GDP快2.9个百分点。 

  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随着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消费观念逐步改变,消费支出不断增加。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77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51元,增长11.4%。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15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39.0万人,是2010年的1.5倍;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655.7万人,是2010年的1.3倍;失业保险652.2万人,是2010年的1.4倍;参加工伤保险752.1万人,是2010年的1.3倍。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五年来,坚持教育优先,科教兴川理念,加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由2010年的108.6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38.8万人。2015年,研究生培养单位38个,在校生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 

  科教兴川扎实推进。2015年末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2个。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2015年末,医疗卫生机构80029个,床位48.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7.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4.9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3万人,注册护士19.1万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5年末,有公共图书馆203个,比2010年增加42个;有文化站4579个,比2010年增加131个;有博物馆222个,比2010年增加114个。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7.1%,比2010年提高0.9个百分点;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3%,提高0.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