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四川“十三五”:从三万亿到四万亿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17.11.2020  09:50
原标题: 数读四川“十三五”:从三万亿到四万亿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16日讯(记者 戴璐岭)“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四川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记者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部署,全省经济实力持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总量迈上新台阶。2015年四川经济总量达到3万亿,2018年超过4万亿,仅用3年时间迈上一个万亿台阶,2019年经济总量46615.8亿元,在全国的排位保持第6位。四川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15年的4.4%提高到2019年的4.7%,提高了0.3个百分点。2016—2019年,四川GDP年均增速为7.8%,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3661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4807.2亿元,年均增长3.5%。工业经济运行平稳,2019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3365.7亿元,年均增长7.9%,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服务业较快发展,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两万亿,2019年达24443.3亿元,年均增长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稳步扩大。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2016—2019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消费动力持续增强,201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两万亿元,达21343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全域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980.5亿美元,年均增长17.7%,增速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

   转型发展快速推进

  产业结构实现重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12.1:43.5:44.4调整为2019年的10.3:37.3:52.4,服务业比重超过5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8个百分点,非农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87.9%提高到2019年的89.7%,工业和服务业双轮支撑格局进一步巩固。

  就业结构持续改善。2019年末全省城乡就业总量为4889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42万人。城乡就业人员结构由2015年的32.3:67.7调整为2019年的35.1:64.9。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由2015年的38.6:26.6:34.8调整为35.1:27.3:37.6,实现由“一三二”到“三一二”的重大转变,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产业。

  城乡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8%,比2015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从2015年的8.4个百分点缩小为6.8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省人均GDP超过4万元,2018年超过5万元,2019年达55774元,在全国的排位从2015年的第23位上升到第18位。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从2015年相当于全国的73.9%提高到2019年的78.7%,提高了4.8个百分点。2016—2019年,四川人均GDP年均增长7.2%,增速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不断扩大。2019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070.8亿元,是2015年的1.2倍,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由2015年的2171.3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3036.9亿元。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54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0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201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2.6%,比2015年降低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4.7%,比2015年降低4.4个百分点。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2019年全省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2015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3%,比201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活力不断释放。2019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871.0亿元,是2015年的1.7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稳定上升,2019年为1.87%,比2015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9年全省专利申请13.2万件,专利授权8.2万件,分别是2015年的1.2倍和1.3倍。2019年末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5669家,是2015年的2.1倍。

  三新经济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019年的15.7%。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子等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产量每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商业模式、新业态较快发展,2019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达到1013.2亿元,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14.3%,比2015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10+3”现代农业体系发展势头良好。2019年全省粮食产量3498.5万吨,比2015年增加了103.9万吨;油料产量367.4万吨,比2015年增加了27.7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639.1万吨,比2015年增加了650.7万吨;水果1136.7万吨,比2015年增加了224.6万吨;茶叶产量32.5万吨,比2015年增加了7.9万吨;水产品产量157.7万吨,比2015年增加了21.7万吨。2019年末全省有效灌溉面积295.4万公顷,比2015年增加了21.9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682.3万千瓦,是2015年的1.1倍。

  “5+1”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培育。全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现代产业加快向万亿级迈进,2019年五大现代产业增加值超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0.2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2.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成为首个突破万亿产值的产业。

  “4+6”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以仓储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等为代表的规模以上现代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8%,其中互联网相关服务、会展及相关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

   区域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主干”引领作用明显。2019年成都市经济总量达17012.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36.5%,比2015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对全省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多支”发展活力增强。成都平原经济区占全省经济比重、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60%;川南经济区加快一体化发展,经济增速居五区首位;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势头良好;攀西经济区转型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稳步推进。

  市州经济追赶发展。全省经济总量千亿以上市州个数从2015年的10个增加到2019年的15个,其中除成都外,绵阳、德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6个市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7个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2019年7市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省的1/3。

  县域底部经济基础不断夯实。2019年全省经济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达121个,比2015年增加24个,其中超1000亿元的县(市、区)达9个,而2015年仅2个。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380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20万,贫困发生率从5.8%下降到0.3%,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所有涉藏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16—2019年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已超过400万人。2019年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700.3万人,是2015年的1.4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61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953.5万人,是2015年的1.4倍;参加工伤保险1177.1万人,是2015年的1.6倍。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由2015年的2.4万所增加至2019年的2.5万所,在校生由2015年的1514.7万人增加至2019年的1593.1万人。其中,普通高校由2015年的109所增加至2019年的126所,在校学生由2015年的138.8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166.2万人。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2019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3757个,比2015年末增加了3643个;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75.6张,比2015年增加15.8张;每万人中有卫生技术人员72.1人,比2015年增加14.2人。2019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7.69/10万,比2015年下降3.99个10万分点;婴儿死亡率5.38‰,下降2.42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40‰,下降1.52个千分点。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9年末,全省有公共图书馆206个,比2015年增加3个;有博物馆256个,比2015年增加3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比2015年增加32处。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8.2%,比2015年提高1.09个百分点;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9%,提高0.7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19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89.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省87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85个,占比97.7%,比上年提升9.2个百分点;无劣V类水质断面。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全省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为100%。

  生态建设加快推进。2019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66个,面积8.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1%。全省共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

  总的来看,“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时期。当前,我省经济加快恢复回升的基础较牢、潜力较大、韧性较强,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四川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