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顺庆区“一盘棋”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充市顺庆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实际,坚持“一盘棋”思维,通过加强校际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持续在教育补短板、提质量、增内涵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增加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补齐城乡教育建设短板
一是优化城镇学校建设布局。坚持建城先建校、名校拓新城思路,着力解决老城区“择校热”高温不降、新城区“好学位”一席难求问题。借力城市整体改造提升,依托城区五大商圈建设发展,投入专项资金10.3亿元,配套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0 余所,去年以来全区新增学位9500 余个。开展城区学校周边街道环境改造提升行动,实施育英路等6 条道路及街面环境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区学校对外形象,着力打造区域教育“新地标”。
二是推进乡村学校建设提档升级。坚持城乡共融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乡村学校建设。加大区域名校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在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群众意愿、生源特点等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将多所农村学校并入城镇优质学校,调整优化农村小学校及教学点100 余个。加大“薄弱学校”改造提升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西部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省薄弱学校改造资金和市教育附加费,整合资金3 亿元,投入校舍维修、学生宿舍及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72 个,改造城乡薄弱学校44 所,完成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8 个,新(改、扩)建城乡学校食堂60 余个,新增学生宿舍床位1.3 万个,修建教师周转房300 余套。
二、注重质量提升,聚焦关键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管引”并举建好师资队伍。积极打造区域教育行业精英,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建设,着力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大力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果城菁英计划”,面向区外招引教师1073 人。其中,引进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50 人。选准配强学校带头人,积极探索校长职业化改革,调整优化全区63 所公办学校校(园)长。发挥区域名师引领作用,组建“名师工作室”13 个,扎实有序开展优质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目前全区优质师资占比达14%;扎实开展轮岗交流工作,先后调整全区校级干部200 余名。
二是课改驱动提升教学质量。围绕创建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目标,坚持高端资源引领、课改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积极搭建校长、名师交流平台10 余个,定期开展“校(园) 长课堂”“教育大讲堂”“北湖教育论坛”等活动,促进校长、教师学习交流。聚焦融合抓课改,积极探索初中教育“分层分类”育人新模式,试点推行“选课走班制”。建立开放学习课堂,探索“互联网+”高效课堂教育模式,结合幼儿年龄段特点探索“1+1”兴趣爱好教学方式。目前,全区2所高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3 所学校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园”。
三是差异办学打造学校品牌。坚持“一校一特色”“一园一品牌”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学校,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创设特色主题课程,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成才”学生培养方向,支持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五爱教育”等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教育考核方式,建立中小学特色学校指标体系,从理念传承、内涵发展、引领辐射等创新学校工作评估方式。积极开展精品艺体活动,每年定期举办“中小学艺术节”“阳光体育大课间”“校园五人制足球赛”等活动,营造积极阳光、乐观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目前全区已有23 所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特色(示范)学校。
三、发挥联动优势,强化统筹扩大地区教育影响力
一是加强校际合作,集团办学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坚持“名校托新校”“强校带弱校”“老校建分校”办学模式,依托五星小学、南充市第五中学、南充市第七中学等区域名校资源,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目前已组建3个教育集团,积极推进3个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加强教育集团内部管理,采取“一支队伍、一套课程、一体管理、一同考核”方式,通过统一管理教师编制、绩效工资和考核办法,合理安排学区内教师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实现教师在学区学校合理流动;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要求各教育集团按照区域划分做好学段规划、班级设置和招生工作,实现一体化办学。
二是强化区域协作,联盟共建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坚持开放办教育、立体全面抓教育,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按照“统筹发展、联盟发展”思路,科学处理需求与供给、硬件与软件、输血与造血三大关系。推进跨区联盟学校结对,与汶川县建立教育帮扶关系,采取“1+X”发展模式,组建“顺庆+汶川”联盟校19 所,深入推进两地教育融合发展。实施城乡联盟学校建设。深化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师互派领域合作,推动17 对城乡学校组成联盟,促进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结对发展。目前,全区已构建联盟办学实体15对。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