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民间隆重祭祀 纪念大禹诞辰4139年
四川在线-绵阳频道讯 (记者 薛世荣 羊依萱) 今(2)日上午,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近万名各族群众、来自各地的游客以及浙江绍兴禹陵的大禹后裔齐聚大禹出生地——禹里镇石纽村,隆重祭祀、庆祝华夏民族古圣大禹诞辰4139年。大禹是中国远古圣贤之一,其治水功绩在中国家喻户晓。之后,铸九鼎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又称夏禹。
“禹”出生西羌石纽。千百年来,关于大禹出生之地,争议颇多。但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不断证实,大禹出生西羌石纽最为可信。禹里原名治城,后因确证大禹出生该地而更名禹里。在该乡境内,现仍存石纽、禹穴等多处关于大禹的遗址。
关于大禹的祭祀,始于数百年前,曾为最高级别的国家祭祀活动,后因朝代更替,战火连绵,祭祀活动被迫停止。近年来,大禹故里各族百姓为祭奠先人,将该活动恢复,且一年比一年办得隆重,但祭祀规模仍仅为民间祭祀活动。大禹出生时间为农历六月初六(今年7月3日),但今年的祭祀活动,从7月1日晚便拉开帷幕。
篝火燃起,莎朗跳起,禹里各族民众载歌载舞祭奠大禹
1日晚8点30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禹里当地数千群众在禹里乡大禹广场,举办了热闹的篝火晚会。人们围着篝火跳起莎朗,载歌载舞,祭奠先祖。
旌旗飘舞,声势浩大的祭祀队伍。
2日上午8时30分,来自禹里附近四里八乡的各族群众,着节日盛装,再次汇集大禹广场。9点30分,祭祀仪式开始,山风鼓动、旌旗烈烈。萨满敲起皮鼓,羌族青年吹起低沉的牛角号、舞起板凳龙,祭祀队伍从大禹广场出发,浩浩荡荡前往禹王庙。走过古老的街道,越过湍急的湔江,踏着陡峭的山路,最后到达禹王庙。
祭祀队伍穿过禹里古街
僧尼列队颂经求福
在新筑的大禹像前,僧尼列队诵经祈福。鞭炮声中,祭祀队伍为大禹献上三牲、五谷、果蔬。主祭诵读祭文,后人上香敬酒,在庆祝大禹诞辰的同时,也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10点30分,仪式结束。
姒姓后人为大禹上香敬酒祭祀
在当天的祭祀活动中,省水利厅相关领导代表中国水利史研究协会确认禹里石纽村为大禹出生地,并确认该地与浙江绍兴禹陵村同为大禹祭祀地点。作为大禹生、死之地,北川石纽村和绍兴禹陵村签订了“生”“死”结盟协议,确定两地为友好互助村社。今后,将以大禹为纽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互帮互助、共获辉煌。
禹穴沟风情简介
禹穴沟位于四川省北川新县城58公里,距绵阳98公里,沟内有3.5公里长的峡谷,山林茂密、藤蔓花香、幽谷险涧、瀑布飞泻,森林植被保存完好。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李白、颜真卿游禹穴的墨迹。
沟口有大禹庙。每年农历6月初6大禹生日,周边地区群众有1万人左右到大禹庙朝圣。是集大禹文化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游览观光和度假圣地。这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地,自古就因“禹生西羌”而被称为“神禹故里”。因大禹在此出生、成长而留下了诸多传说和亦真亦幻的自然景观。禹穴沟内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传说及顺溪而下的血石记载着大禹这位华夏祖先的诞生过程。令历朝历代名人墨客为之折服,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迹。后人更是对治水英雄顶礼膜拜,修建禹王庙、大禹纪念馆以作纪念。在这里可探寻大禹从出生至离家治水的全过程。景区有刳儿坪、洗儿池、跑马坪、禹母床、禹母灶、金锣岩、血石流光、石纽山、禹里古镇、官竹林海、珙桐林、塔坪绿岛、禹王庙、大禹纪念馆、红军碑林馆、红军长征纪念馆、千佛山战役纪念碑、岣嵝碑等20多个自然和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