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条“油改电”无轨线路昨起开通

20.12.2013  09:17

104快”无轨电车进站摄影/本报记者黄亮

解放前的有轨电车第三路通过新华门

1956年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无轨电车投入使用

1956年10月京一型无轨电车投入批量生产

1959年10月首批铰接式无轨电车投入生产

1979年自主研制出铰接式无轨电车车长14.75米

2009年长约16米的电车巨无霸投入使用至今

第一代无轨电车驾驶员宋淑慧

本报讯(记者 孔德婧)昨日上午,北京市首条实施“油改电”的104路快车线路从城铁柳芳站首发,阔别和平里地区19年的无轨电车又重新回到了市民身边。北京市第一代无轨电车女驾驶员宋淑慧和104路的老乘客耿大爷也专程前来,会一会这个“老朋友”。据北京市公交集团透露,这是近12年来电车家族的首次扩容,未来4年平均每年将有大约20条三环内的公交线路改为电车。

脱网可用电池行驶8公里

昨日上午7点40分,一辆“104快”电车静候在城铁柳芳站公交场站内,两条“辫子”接在场站内的电线上,车身一侧的电池箱门打开着。“8点发车,现在正在给车充电呢。”电车客运分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吴子苗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此次更新的电车是双源无轨电车,箱里的几组银色“盒子”就是电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车在搭线运行时,可以通过线网对车载锂电池进行充电,不必另建充电站。一旦电车脱网,凭电池也可以继续行驶8至10公里,而以前的电车只能依靠“大辫子”与电网连接获取能源。

乘客:节能环保希望推广

8点整,“104快”正式上路。驾驶员是一位开惯了电车的老司机郑先生,“刚换了新电车,是得需要有经验的老司机先上”。因为电车有搭线长度的限制,所以左右偏线范围不能超过4.5米,这就给驾驶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观察路况,又要考虑电线。上车前,郑先生打开了车内的空调,“一会儿就暖和了,那咱出发啦。

随车一同从首站出发的还有一位特殊的老乘客耿大爷。“现在我已经不住和平里了,但就是对这104有感情,老朋友喽。”一路上,耿大爷一直望向窗外,“这么多年了,和平里医院大门都变了。

行至地坛西门,购物回来的吕女士和老伴一起上了车。“哟,改电车啦?真不错。”一上车,吕女士就发现了这个新变化,“油车改电车特别好,希望以后多推广电车,电车干净,也环保。

线路将改名127 增加3站

据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30部新104快无轨电车将自本月28日起逐渐替换旧车,路号变更为127路,线路首末站、运营时间及线路走向不变,高峰计划行车间隔将保持在4至5分钟。同时,全线双方向增设方家胡同、北兵马司、大佛寺站3站,新东安市场站双向由校尉胡同移至新东安市场北门,与103路、104路电车站同站位。

据了解,这是2001年124路电车开通12年后,北京市第一次新增无轨电车线路。目前,无轨电车线路已经有16条。公交集团运营部部长曹炎称,在未来4年里,平均每年将新增大约20条无轨电车线路,运营线路将以三环内为核心,东单、西单、平安大街、朝阳路和两广大街都将逐步推广电车线路。

5年后公交车颗粒物排放将减60%

据了解,明年本市还将有8条汽车线路计划改为电车线路,并将再建35公里无轨线网。到2017年,五环内中心城区100%为清洁能源公交车,核心城区基本实现公交零排放。未来5年,公交集团21000辆公交车中,新能源电动和清洁能源天然气车辆将达13822辆,约占公共电汽车总数的66%。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15万吨,燃油消耗总量每年减少42%,颗粒物排放也将减少60%。供图/公交集团

讲述

到现在还会梦见自己开车

那个年代,能在电车公司上班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1951年某天,18岁的宋淑慧来到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门前,小心翼翼地填了一张招聘新员工的报名表。之后,她便成为北京第一代无轨电车驾驶员。如今已年近八旬的宋淑慧谈起当初进入电车公司的情形,笑得像个小女孩。

我先做售票员,做了3年。”宋淑慧说。由于表现优秀,她被推荐到驾驶班学习驾驶有轨电车近半年。“当时有轨电车可以说是北京历史上开通最早的交通工具了。”1924年,北京市第一条供市民乘坐的公交线路开通,直到1935年,北京市共开发了49公里长的有轨电车轨道以及6条电车线路。

从第一代52式8轮有轨电车到京一铰接电车,这期间更新的四代车型,宋淑慧全都过了一遍手。“我最初开的是有轨电车,从宣武门到崇文门东。由于我个子比较矮,就干脆站着开。那时候刹车都是在手上,脚只负责踩铃铛,相当于现在的喇叭。开一天下来,两条腿都麻了。那时候的车比不上现在,冬天还漏风。

虽然条件艰苦,但宋淑慧形容当司机的感受就一个词:光荣。“那时候女司机很少,在路上就听有人惊叹说,‘这路是妞儿开车,厉害!’听完我心里就特自豪。”好多乘客也都爱坐她开的车,“有人跟我说,‘我说这车怎么这么稳呢,原来是女司机呀。’

1958年,北京市开始进行“有轨电车无轨化”。1966年,北京市的有轨电车全部停驶。“之后我就开无轨电车,当时被选入培训班的加上我只有12名女司机,我们被称为12朵金花,开起车来一点不比男司机差。”宋淑慧说,当时的电车操作起来比现在的车要困难得多,方向盘大、车身长且沉、马路条件等方面对女司机来说是个挑战。“没法儿比,开车环境、乘车环境都比原来好得多。以前电车的两条‘辫子’都得司机自己爬到车顶去接,现在有了捕捉器,都是自动的了。

从1951年来到电车公司直到1984年退休,从售票员、驾驶员又做到教练员的宋淑慧说,自己这一辈子和电车的缘分是解不开了。回忆这段与电车一同逝去的青春,她笑称:“33年,我也老了,有的时候还会梦到自己开车,我还没开够呢。

文/本报记者 孔德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