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公共服务不该自生自灭
市场需要引导,习惯需要培养,更何况是这种事关素养,环保的好习惯,更不能消极地看着其自生自灭。
武汉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已经成为“烂尾项目”,很多租赁点已经形同虚设,与此相对的是,4月5日,巴黎历史上首位女市长走马上任,她想在鼓励绿色公交的同时,使偏好私家车的巴黎人,再次爱上自行车。
和武汉一样,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曾开设过公共自行车租赁,为的是在汽车、地铁与目的地之间提供便利,比武汉幸运的是,包括北京的一些地区在内,自行车租赁仍在开展,但尚未形成风气,看看路上少见的自行车,和比自行车更少见的自行车道,就能得到证实。
无论是环境的雾霾,还是交通的拥堵,私家车早就不是各个国家鼓励的:而北京、武汉,似乎在不知不觉间自行车道就消失了,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人们“快乐、自由、个性以及效率”的体验,而这正是巴黎提倡回归骑车的理由。
也就在前几天,北京三联书店的“夜间书店”开张。开张伊始,担忧就来了,因为和自行车租赁一样,这样的好事情往往是赔本赚吆喝,最终无疾而终,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夜间看书,逛书店的氛围,就像在私家车蓬勃发展的现在,人们早不屑于骑自行车出行了。
很多中国人去韩国的理由,是能在那里与心仪的韩流明星不期而遇,为此,很多旅行社会告知游客“在哪儿能遇到李敏镐?裴勇俊常到哪儿喝咖啡……”这些韩星所到之处,就逐渐变成了赴韩旅游的目的地,韩国的旅游业甚至靠这种“造星”的方式、引领时尚的方式成就的。这种办法完全可以借鉴到“夜间书店”,自行车出行之中,比如经常有些明星、名人光临“夜间书店”,经常有时尚人物骑着自行车出行,这些完全可以是专门的时尚策划,甚至以政府参与的国家行为,以此带动甚至建立一种新的文明习惯和潮流。
市场需要引导,习惯需要培养,更何况是这种事关素养、环保的好习惯,更不能消极地看着其自生自灭,借助时尚的概念和政府手段,“扶上马,送一程”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不能在每次的“韩流”来袭时,我们对人家的政府行为只剩下感叹和羡慕的份儿。(佟彤)